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割禾後的稻田展现多元运用,台北客家农场𤌍蕃薯与烧陶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12-16

更新日期:2021-12-16

发布单位: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

1269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指导,财团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会经营的「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的户外农场,将利用今年二期稻作收成後的稻田,在12月19、26日(日)举办亲子𤌍(音kogˋ)蕃薯/炕蕃薯(华语:炕窑)活动。
客家农场炕窑与烧陶行程表   
台北市客委会主委暨客基会执行长徐世勲表示:「收冬後在农田里『𤌍蕃薯/炕蕃薯』是儿时欢乐的记忆。农家利用休耕田地、就地取材的树枝,用简单的方式烹调食物,不仅反映栽培时令,也是善用资源、与大自然共生,是非常传统、具代表性的农村记忆体现。今年客家农场特别调整了种植的时序,产生这个体验时机点,过程不仅好玩,也期待让都市的孩子从实作过程中,拉近自然与生活的距离,进而更爱惜大自然,这也是客家的惜地精神。」
一起合力堆土窑   
割禾後的稻田,只剩下残留的稻秆,土面下的稻根则紧抓着土块,农场将教导民众用圆锹将土块挖起後晒乾,成为堆叠窑体的材料。公园内修剪下来的树枝,则成为升火的燃料。为了「𤌍蕃薯/炕蕃薯」,大家要不分你我,分头在农场环境里收集泥土、姑婆芋及树枝等材料,合作堆叠窑体、包覆食材。原本彼此不认识的20个家庭,因农事合作,就像传统农家的大家庭。
不同家庭一起体验炕窑乐趣   
高温的土块闷熟食物,是「𤌍蕃薯/炕蕃薯/炕窑」的烹调方式。陶艺的「乐烧」,也是利用乾草等有机物质,闷烫出随机而成的特殊肌理纹路。客家农场的陶艺课程特别安排在炕窑的现场作乐烧实验,包含目前已有的上百块,准备搭建成自然建筑的「泥砖」,让客家农场这个场域存在更多关於「土」的可能性。
挖出热呼呼的番薯   
「𤌍蕃薯/炕窑」出产的食物,增添了一股特殊的风味,相较於现代厨房的便利,那也是「等待」的慢食味道,在步调紧凑的都市生活中,民众透过农村生活体验来认识顺应天时、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回归尘土的道理,台北市客家农场不仅在推动教育课程与主题活动,也在营造重新思考生活的空间氛围,从自然中学习,也在人文里传承。
   
明年初,农场又将展开稻作的时序工作,欢迎有兴趣的市民朋友,持续关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及Facebook搜寻「台北客家农场」了解最新讯息。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