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破蛋当下认妈妈—小鸡跟定保育员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2-02-23

更新日期:2022-02-23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动物园

1664

鸡、鸭、鹅等早熟性鸟类,幼雏孵化後的「印痕行为」就是:看到第一个会「动」的东西,就认定他做妈妈。因此,台北市立动物园儿童动物区内保育员带小鸡的画面,正巧反映这种特殊的情缘,虽然小鸡现在已经长大,但只要听到保育员的声音,就会循声奔向「阿潘」妈妈。
「阿潘」走到哪牠们就跟到哪,这就是「印痕行为」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妈,儿童动物区去年用孵蛋器孵出5只小鸡,小鸡破壳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保育员「阿潘」潘秀娥。虽然小鸡现在都已经长大,但每天只要「阿潘」推着手推车出现,牠们总会远远循声奔向「阿潘」,「阿潘」走到哪牠们就跟到哪,这就是「印痕行为」。「印痕行为」被发现并深入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早熟性鸟类,但在动物园里,除了鸡、鸭、鹅等鸟类,类似且相对明显的「印痕行为」,也曾发生在一些哺乳动物身上。
儿童动物区的5只小鸡破壳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保育员「阿潘」潘秀娥(潘秀娥提供)
「阿潘」潘秀娥曾经养过非常多被动物妈妈弃养或出生後妈妈不幸死亡的动物宝宝,2007年诞生的马来熊「熊妹」,由於妈妈前两胎育幼都不顺利,因此出生当天兽医师就将眼睛还没张开的「小熊妹」送到儿童动物区由潘秀娥进行人工哺育。「小熊妹」10个月大搬到热带雨林区展开独立的生活,爬树、上栖架四处探索,2岁时某天「小熊妹」在树上休息,傍晚保育员从5点呼唤到6点都不愿意下树,眼看天就要黑了,只好出动1年多不见的「阿潘」到雨林区尝试呼唤「小熊妹」,果然「小熊妹」并没有忘记「妈妈」,立刻从树上下来,这种记忆也类似「印痕行为」。
虽然小鸡现在已经长大,但只要听到保育员的声音,就会循声奔向「阿潘」妈妈
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劳伦兹长期研究雁鸭和鹅特殊的行为模式,如:从蛋壳孵出来时,会把看到第一个会动的东西当成妈妈,还有记住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把它当成妈妈的声音。这就是劳伦兹着名的「印痕学说」。由於生物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通常是妈妈,所以动物的这种行为,使得幼仔出生後不容易认错而能得到母亲的保护。
「印痕行为」被发现并深入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早熟性鸟类
有机会到儿童动物区您可以试着用「阿潘」的方式叫小鸡,看看牠们的反应喔!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