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亻厓个房间》音乐会登场! 客家女性齐发声,展现多元生命故事与性别平权新篇章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4-11-15

更新日期:2024-11-15

发布单位: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

262

演出:罗思容、米莎、吉那.杨淑喻、邱淑蝉
时间:113年11月16日15:30(15:00开放入场)
地点: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球剧场


客家女性不只是「四头四尾」的好媳妇,更活出属於自己的精采人生! 2018年起,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透过「台北客庄音乐影像故事」品牌,带领观众探索台北客家的人文风景。今年的《亻厓个房间》音乐会聚焦客家女性,於16日在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球剧场隆重登场,带来一场温暖触动的音乐飨宴,展现她们多元丰富的样貌,并融入LGBTQ+议题,象徵台北客家立下性别平等新的里程碑。
《亻厓个房间》节目单(图片来源: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亻厓个房间》节目单(图片来源: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

本次音乐会集结多位杰出客家女性的故事,由金曲创作音乐人罗思容、米莎、吉那.杨淑喻、邱淑蝉携手创作,转译为风格多元的客家流行音乐,并由金曲制作人黄培育统筹策划,主持人则由金钟奖得主徐哲纬担纲,将丰富的都会客家元素与动人的客家女性故事精采呈现给现场观众。

台北市客委会主任委员周羿希表示,《亻厓个房间》音乐会在筹备阶段邀请了多位具代表性的客家女性,包括记录迁徙与奋斗的文学作家方梓、从广播主持人转职咖啡师的刘玉娇,以及书写女性北漂经历的作家张郅忻等,分享她们在自我实践中的挑战与勇气,期望观众在音乐会中找到情感共鸣,并感受客家女性的温柔与坚韧。
《亻厓个房间》歌曲创作理念(图片来源: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亻厓个房间》歌曲创作理念(图片来源: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

音乐会也特别融入LGBTQ+议题,邀请新闻工作者邹宗翰透过影片分享出柜经验、同性婚姻及扶养子女等故事,藉此鼓励社会大众更加理解并包容多元性别文化。台北市客委会期望透过这场活动,让兼具客家与LGBTQ+身份的朋友找到归属感,同时展现台北市在艺文、性别与族群领域的多元、进步与包容。

音乐会当天备有100份限量笔记本,参加者可於活动後打卡或填写问卷免费获取,并在笔记本中书写属於自己的故事。活动详情可至台北市客委会官网或「台北客家」脸书粉专查询。

【《亻厓个房间》音乐会资讯】
活动时间:113年11月16日(星期六)15:30至17:00(15:00开放入场)
活动地点: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球剧场(台北市士林区剑潭路1号)
联络资讯:(02)2702-6141#225、(03)658-5879#21
主办单位:台北市客委会
承办单位:黎欧创意有限公司


新闻小辞典/四头四尾
「四头四尾」是客家社群传统对女性的期许,象徵着她们在家务各方面的全能表现。客家文化重视「勤奋、教育」的家训,男性往往遵循「耕读传家」的祖训,以读书和成就为人生目标;而女性则担任家庭事务的核心角色,负责包括种田、煮饭、打扫等多种任务,形成「四头四尾」的好媳妇形象。如同客家谚语所说:「田头地尾、针头线尾、灶头镬尾、家头教尾,学会四尾好嫁人。」早期社会中,这成为女性勤劳贤淑的「美德」标准。由於繁重的劳动需求,客家女性也是东方社会中少数不受裹小脚限制的族群之一。这种传统不仅展现了客家女性的坚韧,亦赋予她们「大地之母」的象徵意义。

「四头四尾」分别说明如下:
田头地尾:从事田间作业及家禽饲养,如播种插秧、驶牛犁田、收获五谷。
针头线尾:学习缝补衣物、制鞋制帽等针线细活。
灶头镬尾:负责家中膳食,掌管厨房的所有事务。
家头教尾:清扫家务、侍奉长辈,并承担子女教育的责任。

相关连结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