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2年12月第551期—书香、创意、小剧场 艺文荟萃的南海学园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2788

牯岭街的旧书香和新创意

杨德昌导演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曾让牯岭街名噪一时,民国五、六十年间,牯岭街曾是知名的旧书街,後来多数书店搬到光华商场,让这里一度沉寂。民国73年,邮政博物馆迁来此地,影响所及,短短几十公尺的一段路便聚集了十多间邮币社,如今称牯岭街为邮币街更为贴切。橱窗里摆满中外邮票和钱币,店内坐了一位长者,他如数家珍地仔细整理桌上成堆的邮票,彷佛所有岁月和故事都藏在这些精美的小纸片里。
台北画刊102年12月第551期—书香、创意、小剧场 艺文荟萃的南海学园▲现在称牯岭街为邮币街更为贴切。(摄影/JackRabbit)

牯岭街没有因为书摊的搬迁而沉寂,自民国89年起,社区居民举办第一届书香市集,至今已是第十三届,而为了吸引年轻族群,也加入了许多文创摊位,让旧书香和新创意在牯岭街上相互辉映,希望再现旧书街的昔日风采。

古典而前卫的牯岭街小剧场
来到牯岭街很难不注意到「牯岭街小剧场」,这栋造型古典的日式砖造建筑,建置於日据时期,历经日本宪兵分队所和台北市警察局,於民国85年规划为艺文剧场。走进大门即感受到一股朴实怀旧的气息,墙上的展示柜摆满艺文活动的各式宣传品,几个年轻人坐在大厅中央翻阅着艺文刊物,让人很难想像过去曾充满着肃穆气氛。目前一楼剧场後方仍保留三间拘留室,为前期历史留下见证。
台北画刊102年12月第551期—书香、创意、小剧场 艺文荟萃的南海学园▲建置於日据时期的牯岭街小剧场,有着浓浓历史朴质感。(摄影/JackRabbit)

二楼是宽敞的艺文空间,临街的门窗还保有老建筑的历史质朴感,微风轻拂,窗帘一角缓缓飘起,阳光在屋内地板上摇曳着光影,窗光下几个年轻人低头忙着,似乎正在为即将演出的戏剧做准备,有位年轻人看见我,笑盈盈地走过来,顺手拿张传单对我说:「欢迎你这个周末来观赏我们的演出!」从他的眼中,看见热爱表演的生命充满跃动的灵魂,他们用热情让梦想不断发光发热。

台北画刊102年12月第551期—书香、创意、小剧场 艺文荟萃的南海学园▲阳光在屋内地板上摇曳着光影,窗光下几个年轻人低头忙着。(摄影/JackRabbit)

小而美的杨英风美术馆
离牯岭街不远处,大楼林立的都市一角有间「杨英风美术馆」,馆内的空间不大,却流泻出小而美的精致感。位於展场入口的回旋梯旁,有座金色的火鸟雕塑,火鸟的姿态曲线形似沿着回旋梯向上展翅高飞,如此巧妙的空间设计和艺术品完美的结合。楼梯间挂着一幅黑白老相片,画面前方有个小婴儿沉卧於母亲怀里,一旁创作中的杨老师眼神专注,似乎透过婴儿的纯真容貌雕塑出菩萨的形像。杨英风先生一生创作多元而丰富,包括版画、水墨、速写、漫画、雷射和雕塑等,置身於国际级的艺术典藏中,更是丰富生命的美感体验。
台北画刊102年12月第551期—书香、创意、小剧场 艺文荟萃的南海学园▲黑白老照片里的杨英风眼神专注,醉心於创作。(摄影/JackRabbit)


台北的植物密码──植物园
位於南海路的植物园是全台第一座植物园,至今已超过百年历史,园内多达两千余种植物,宛如都市中的植物宝库。园内最具人气的景色就属荷花池,日据时期有台北八景的美称,每逢夏季,池中荷花盛开,常有画家、文人和摄影师在此流连,捕捉盛开荷花的娇颜。秋日荷塘边已不再有七月的盛况,但是傍晚池畔边依旧人来人往,下班和下课的人们驻足小憩,享受一番清凉幽静。
台北画刊102年12月第551期—书香、创意、小剧场 艺文荟萃的南海学园



▲植物园内的荷花池,天光、云影、彩虹相互辉映,美得令人屏息。(摄影/JackRabbit)

园内林荫茂密令人心旷神怡,丰富的植物生态,提供民众最佳的教育场所。还有一区特别介绍与十二生肖动物名称相关的植物,例如鼠尾草、牛筋草、虎尾兰、兔尾草、龙牙草和马鞍藤等,让人印象深刻,也增加了游园的趣味性。走入这个生态博物馆,环绕着各种有趣的植物密码,透过园内的教育、研究和保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气息,更打开了民众通往植物世界的门径。
台北画刊102年12月第551期—书香、创意、小剧场 艺文荟萃的南海学园▲无论写生、摄影或小憩,植物园荷花池畔都让人流连忘返。(摄影/JackRabbit)


文‧摄影/JackRabbit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