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3年6月第557期—台北是块寻宝地 独具一格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1933

台北是块寻宝地 独具一格

台北画刊557期—台北是块寻宝地 独具一格八岁时从印尼搬到台湾,眼前的大城市由雅加达变成台北市,第一眼的印象是「台北怎麽如此落後」,理应最热闹的中山北路却没有几盏霓虹灯,房子低矮,步调缓慢,但却也亲切;经过五十多年来不断的蜕变,如今的台北热情而有活力,许多区域发展出各自特色,充满生命力。

我一直在台北生活,初中念仁爱国中,高中就读师大附中,活动区域都在市区,当时公车是市区唯一的大众运输工具,整辆公车人满得像挤沙丁鱼一样,车老是倾斜;初中时容易晕车,刚开始我是搭三轮车通勤,往返永和住家与学校间,周六只上半天课,我常和三、四个同学结伴走路回家,沿途四处嬉戏、张望,往往得花上一个半小时才走到家。

上了高中,我常到牯岭街逛旧书摊挖宝,那里有太多好书、禁书,对我极具吸引力;考上世新电影系後,活动范围又有变化,世新位置比较偏僻,午餐时间就往公馆移动,那边餐厅多,价格也不贵,凤城一份滑蛋牛肉饭25元,倒上辣椒,吃得好过瘾,下午没课就上电影院,买一张票看两部电影,公馆是我最常逗留的地方,回想起来,当时的台北「比较平均」,不像现在每个区各独具一格。

高中毕业後,我搬到北投住,这里有山有水,安静自在,带给我很多生活上的小趣味,以前每天早上起床後爬山,後山人烟罕至,眺望整座台北城,世界彷佛 一人所有,这是台北市少有的角度;搬到山脚下後,我常到河滨自行车道快走,又是另一番景致。

对多数人而言,台北市景不大好看,例如交互错落的铁皮屋顶一直为人诟病,但深入其中会发现,近十年来,台北城的不同角落,已经发展出各自特色,例如忠孝东路有许多精致、多样化的小店进驻,丰富了东区的景致;在美国想买些杂货,店家分散得非常远,在台北要买任何东西,都能在短距离间就买到,「让人相当有安全感。」

其中,大直地区的质感变化较大,当地每个小细节都设想周到,穿越房子之间的公共空间处理微妙,明显感受到用心良苦。夜晚经过大直,我总会多看几眼,入夜灯火,不只是启动单栋建筑的照明设备,每栋建筑之间的关系也纳入设计考量,令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而这不断变动的台北城也是我灵感的来 源。

台北画刊557期—台北是块寻宝地 独具一格▲王侠军高中毕业後搬至北投,那里有山有水,安静自在,为他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
(王能佑摄)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