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3年6月第557期—还我水岸空间 内湖垃圾山脱胎换骨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2464

还我水岸空间 内湖垃圾山脱胎换骨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 
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
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 
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焰火庆典
於是我们欢呼 亲爱的台北市民 
缤纷的台北市
垃圾永远烧不完 
大家团结一条心

罗大佑的〈超级市民〉,忠实记录着八○年代对淡水河与垃圾山的集体记忆。

严格定义上,内湖垃圾山位於基隆河畔。这座水岸旁的掩埋场从民国59年前後启用,本名为「葫洲里垃圾掩埋场」,堆置处理一般家户垃圾,直到民国74年才因为福德坑掩埋场启用而停用。

但因垃圾量实在过大,这座垃圾山不但高达五十多公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走山、坍方可说家常便饭,甚至还有过沼气自燃、引发火灾漫延数日而无法扑灭,也常因结构不稳导致垃圾倾倒於水中,沿着基隆河飘向大海。

内湖垃圾山虽已封闭绿化, 但相较於基隆河整治陆续看到成效,大直水岸、美丽华商圈与内湖科技园区已经是台北市的精华地段,水域活动多采多姿,自行车道、蓝色公路与河畔绿地吸引大批运动与休闲人潮,在东区科技与时尚地带的上游,依旧存在这座环保与公共生活空间的隐患,实在是台北市做为宜居都市的一大讽刺。

更别提,这座垃圾山不仅污染环境,更已侵入到基隆河行水区,影响都市发展,为解决妨碍水流的问题,清除也是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内湖垃圾山带来的负面效应,对环境的危害与威胁,长期负面形象带来的邻避效应,让连续好几任台北市长都有心无力,更难谈得上如何铲除这都市的毒瘤。

台北画刊557期—还我水岸空间 内湖垃圾山脱胎换骨▲经过河岸绿美化, 民众乐於重返水岸,在河岸边露营,越来越受欢迎。(图/WECAMP杂志提供)

但很难让人想像的是,竟然是靠着台北市民力行资源回收、垃圾减量,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生活习惯,配合市政府积极落实活化淡水河与环保政策,凭着一股做到底、不停歇的傻气,真的让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内湖垃圾山,在短短几年间,出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在逐步化解社区疑虑後,郝龙斌任内,垃圾山清除工作迅速展开。尤其,市府创下亚洲民生废弃物掩埋场分类清除先例,透过分筛分类、回收减废等方式,让内湖垃圾山成为台湾第一个将垃圾场内掩埋物分类後移除,再原地重新规划利用的案例。
台北画刊557期—还我水岸空间 内湖垃圾山脱胎换骨▲在成堆垃圾中找到的时代物件,体现台北城市的变迁。

换言之,市府移除垃圾山的大行动不是把一座垃圾山移到另个地方,占领另一片素地,而是由施工单位一边挖除、一边分类,以高效率全面降低焚化炉造成的负担与污染,同时将有用、堪用物资筛选出来再利用。
台北画刊557期—还我水岸空间 内湖垃圾山脱胎换骨▲透过分筛分类、回收减废等方式,移除垃圾山的过程很环保。

总计内湖垃圾山外运筛分土石、可焚化废弃物及回收物累计超过一万车次,一字排开,相当约四条中山高速公路长度。如今,垃圾山绝大多数垃圾已清运完毕,除基隆河上游洪汛期安全性将相应提高,亲水绿岸的外观也大略就绪,生态式堤防、自行车道等兼具绿色观光的新规划,更提升未来这块生态宝地的休闲功能。

许多在成堆垃圾中找到的宝物,包括古钱币、遭遗弃的佛像、勳章、早年玻璃的养乐多瓶、白铁水壶、石磨、首饰等有趣的时代物件,也在过程中被环保人员细心地保存下来,未来也将被公开展示,体现台北城市的变迁,并保留更多民众对过往日常生活的集体记忆。
台北画刊557期—还我水岸空间 内湖垃圾山脱胎换骨▲台北市创下亚洲民生废弃物掩埋场分类清除先例,展开垃圾山清除工作。

这也正是郝龙斌提出「活化淡水河」远景的核心概念。

要让淡水河重生、活化,没有速效,最重要关键是要人乐於回到水岸。市府透过一系列河岸绿美化、建构河滨自行车道与蓝色公路、亲水优质环境,鼓励都市更新,甚至在水岸开放设置轻食、咖啡座、露营等活动,就是希望吸引民众重返水岸,让市民有了活化淡水河的意识,更产生出爱护水岸、亲近水岸的认识与行动,才可能进而保护水域,往亲水方向一步步迈进。
台北画刊557期—还我水岸空间 内湖垃圾山脱胎换骨▲过去内湖垃圾山被视为台北市的毒瘤,走山、坍方、自燃都是家常便饭,对环境危害甚大。

整治内湖垃圾山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不是市民更胜一筹的实力与文明成熟度,全力支持资源回收,让台北市垃圾减量超过65%,内湖垃圾山、山猪窟掩埋场等地想要活化复育又谈何容易?也正是靠着市府拿出「愚公移山」的那股拚劲,看似八风不动、铁板一块的内湖垃圾山走到了尽头,水岸的喘息空间终於重现在市民眼前,从危机四伏的丑恶空间,化身为亲水绿意的环保绿带。

因此,内湖垃圾山未来活化目标,也是期望展现更丰富的生态魅力,强化都会景观改造,让民众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带动政策持续落实、优化。

目前看来,原本垃圾山的高耸山体移除後,视觉压迫效果一笔勾销,近千米绿带也是基隆河贯穿台北市区唯一没有水泥堤防墙的区域,水岸景观都更为开阔;向北可眺望七星山峰,向南则是四兽山、南港山的绿意尽入眼帘,向西可欣赏台北101大楼与台北车站旁新光摩天大楼的挺拔身影,加上蜿蜒水岸,难怪工务人员都预测,此处将成为市民在水岸欣赏跨年烟火的新据点。

从无言的山丘,进化为台北市生态环保新地标,属於内湖垃圾山的黯淡一页已经过去,「北市之肺」的未来才刚要开始。


文/方旭
摄影/王能佑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