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3年7月第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2393

无论是在哪个世代,听到「独家」两字,都会令人眼睛一亮, 想要一探究竟。在各行各业的芸芸众生中,有些人执着於某个领域而成为终生志业,也因此成为世人眼中的达人。

在台北,有一群拥有「独家」看家本领的人令人叹为观止,例如:正在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展示「怀旧火柴盒」的收藏达人蒋敏全;在台北自来水事业处服务约有30年的抓漏水技师李陆祥已出版过多本猫书或猫写真集的摄影师吴毅平等,透过他们的收藏、工作或执着的身影,让人认识到不同领域达人的精彩故事及独特视野。

火柴达人‧蒋敏全
在现今瓦斯炉、打火机盛行的年代,很多年轻世代很难想像早期使用火柴点燃「灶孔」柴火炊煮的生活记忆。火柴盒曾经在早期台湾引领风骚,各行各业将它做为重要的赠品或宣传工具,从不同的年代、类别、造型及广告内容中,可以追溯台湾近百年来的产业发展及光阴故事,让许多收藏家趋之若鹜。蒋敏全从小 受到任职於台湾火柴公司的父亲耳濡目染,对於收藏火柴盒情有独锺,累积至今已收藏6万多个 火柴盒及相关文物,即日起至七月底在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展出「怀旧火柴盒」特展,从中可一窥他的丰富收藏及特色,唤起参观者对台湾早期常民的生活记忆。

走进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怀旧火柴盒」特展的展区,一间间老厢房内陈设着清领、日据、民国、创意、百业广告、常民娱乐、商务旅游、生肖、常民生活等系列主题的火柴盒,令人惊叹古早年代先民的宣传巧思及创意设计能量,也相当佩服蒋敏全能够收藏这麽多元精彩且「自成系列」的火柴盒,这些展品是 他收藏的精华,首度在台北曝光,意义非凡。
台北画刊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在早期台湾,火柴盒是重要商业赠品或宣传媒介,从中可看出先民的创意。(图/吴金石摄)

「怀旧火柴盒」特展策展人、佳新文化传播经理吴品寰表示,台湾有许多珍贵的民俗文化或收藏逐渐被人遗忘,相当可惜,就像这次在蒋敏全的火柴盒收藏中发掘出许多特色珍品,其中有间大稻埕百年服装老店「洪裕泰」,在1960年代由第二代传人洪添丁创意发想,设计了一款约二、三十公分「可丈量布料」的造型火柴盒,因年代久远、时过境迁,目前已80多岁的洪添丁董事长本人早已遗忘当年的「创 举」,却因为蒋敏全收藏了这个布尺火柴盒而唤起他当年的回忆,洪添丁表示当时是免费发送给顾客,广获好评,因此成功提高业绩,这也成为蒋敏全火柴盒收藏轶事中一段有趣的插曲。

此外,在展示的火柴盒系列中,还可看到狗头、猴标、雨伞标等老品牌,或是大同宝宝、长荣货柜、「司麦脱」高级皮鞋、台银古铜钱、明星等特殊造型或内容的火柴盒,更可以看到北投温泉饭店、波丽路餐厅、圆山、六福客栈等台北早期商务旅游的广告宣传痕迹,而从各种广告火柴的电话号码多寡、印刷材质演变、设计艺术趋向及市场潮流变化等,也能一窥台湾经济发展的轨迹,相当有趣!
台北画刊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从陈列中的各式各样火柴盒,可一窥台湾经济发展的轨迹。(图/吴金石摄)

对於蒋敏全来说,收藏火柴盒是从小耳濡目染和兴趣之所在,却可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下,牵引出一段段由火柴盒点亮的大时代小故事,从历史的微光中看到百年光阴的流转,贯穿时空轴线,为台湾或是台北的乡土文化保存珍贵史料与遗产。

抓漏达人‧李陆祥
近年来,珍惜水资源的观念虽然已深植在每个人心中,并具体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但还是有可能因为管线老旧或外力影响等因素,造成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已在台北自来水事业处服务约三十年的「抓漏达人」李陆祥,身怀独家秘技,多年来带着听音测漏设备在台北街头趴趴走,沿途以听音辨位的方式来抓漏,随着经验的累积,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滴水不漏」的抓漏成功率。
台北画刊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抓漏达人李陆祥能听音辨漏,准确找到漏水源头,达到百分之百的「滴水不漏」。(图/吴金石摄)

也许有很多在台北生活久了的民众有切身体会,近年来似乎已很少接到断水或停水的通知,这跟台北自来水事业处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台北自来水事业处总务科公关股股长张序周表示,近年来水资源开发已趋饱和,节流更显重要,北水处透过汰换管线、主动修理管线及主动测漏等方式,让漏水率从民国92年的27.51%降到103年的17.88%,而这约有9%的差距,相当於一年将近有上万吨的水,原本会漏到地下,现在都能送到民众家中,而北水处也因防漏技术的卓越表现,荣获2010年全球「工程革新奖」,是我国自来水事业史上在漏水防制领域首度获得的殊荣, 更是台北的骄傲。
台北画刊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台北自来水事业处的技师们藉着汰换、修理管线及主动测漏等方式,让漏水量锐减。(图/吴金石摄)

北水处在漏水防制时,会先锁定小区计量、管网改善、漏水检修及水压管理等四大主轴,其中在小区计量上,会将管网分割成许多小区块,其周边相连的水管都关闭,只留一处进水点,并在进水管安装大型水表,然後比较水管进水量和小区居民的用水量,评估漏水问题是否严重,经过逐步筛选及再分割为「次小区」或「逐巷计量」来找出问题点。当发现可能有漏水、尚未汰换或修理管线前,需要藉由听音 测漏等传统工具,於夜间凭着敏锐听力逐巷逐弄将细微的漏水声定位出来,及时处理,虽是治标不治本,却也能有效减少整体漏水状况。

就如同武侠小说修习武艺时常说的「练武奇才」,要成为 「抓漏技师」也同样需要听音的天分。通常抓漏技师会使用听音棒、电子式漏水探测器、相关漏水探测器等工具,李陆祥表示,进行检漏听音时,使用的漏水探测器会把声音放大九百倍,一个小动作或小工具掉落的声音,平常听来微不足道,但透过听筒却 宛如有人在耳边大喊,长期下来,会产生听力受损的後遗症。 而要在都市嘈杂的环境中「准确」听出漏水音,需要具备相当的音感,因为漏水音的音量、音质或频率等,会因自来水管线的材质、厚度、水压、漏水孔形状等各不相同,如何排除各类都市活动反射音的干扰而找到漏水处,则考验技师的听音天分与功力。尤其是要找到地底下的渗漏水,就像「盲剑客」与看不见的敌人打斗般,相当辛苦。
台北画刊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配备各式各样检测器材,抓漏达人为台北大街小巷地下管线精准听诊。(图/吴金石摄)

由於漏水检测是一门独特及专门的技术,早期北水处是采师徒制一对一教学方式,当时李陆祥常跟着师父在夜间沿着管路在暗巷作业,因为夜深人静之时较容易听音辨漏,虽然他们有身穿印 有北水处标志的橘色背心制服,但由於看起来「行迹可疑」,加上一旦发现可能的漏水处,就会在地上盖记号,经常被居民怀疑是宵小,而被狗吠或追跑,更是经常发生的事,即使是白天时作业,因工作需要而按铃进入居民庭院,居民也总是一再盘查、甚至还特别手持电击棒来警戒,令他们哭笑不得。

尽管如此,李陆祥与师父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等他「出师」後,更是走遍台北的大街小巷为管路「听诊」,其中最令他有成就感的一处是在师大路附近,该处由於管线老旧、漏水源头不太明显,连他的师父都找寻多年而未果,扬言「找不到就不退休」,最後终於被他们找到漏水源头, 「依漏水量费率换算,相当於一年为台北市民找回来275万元。」

由於抓漏「节流」的重要性, 北水处有感於以往一对一教学师徒制的养成时间太长,遂於94年启用检漏听音训练场,模拟现场地下管线漏水情形,由学员学习理论并实地训练,再藉由老师傅搭配进行现场实地案例演练,目前李陆祥也担任检漏培训导师,为培养新血及传承奉献心力。

拍猫Artist‧吴毅平
在一家「读猫园」咖啡馆内, 与拍猫达人吴毅平碰面约谈,原本以为喜欢拍猫的他,应该会喜欢在这样以「猫」为主题的环境 中拍摄取材,没想到他对於在座位附近走动、甚至窝在玻璃隔间橱内的各式猫咪不为所动,原因是他喜欢捕捉街猫最自然的一面,而非刻意营造出的猫的环境,因为拍街猫时「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牠要做什麽,因为无法预期,所以可以永远追求一个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麽的瞬间。」 他强调喜欢自我定位为一个喜欢拍猫的摄影师或艺术家,而非用 「达人」这类的形容词或定位。 交谈中,可以感受他是一位相当有自己主张及观点的摄影师,不随波逐流,「我愿一辈子都在追逐猫的瞬间。」他说。
台北画刊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爱猫的吴毅平愿把 一辈子花在追逐猫的身影。(图/吴毅平提供)

吴毅平曾经在《自立早报》、《路透社》、《TO'GO旅游情报》等媒体任职,现为自由摄影,着有《在路上遇见猫》、《优雅的瞬间》、《到里斯本寻找一只猫》等猫书或猫写真集,并曾获得国内外几个新闻报导或摄影奖。对他来说,「拍猫,是很严肃的」,而且会是拍一辈子的主题。

最初吴毅平拍猫的动机很简单,因为他养猫,又是从事新闻摄影工作,越拍猫越投入,於是从自家猫拍到街猫,又从台北或台湾拍到国外,如法国、泰国、 日本、汶莱、中国大陆、葡萄牙里斯本、巴西等,而且「不去以猫闻名的地方拍」,可以说当他按下快门的瞬间,每一只猫都与众不同,因为都与当时的环境或所在的地方形成独特的「环境猫像」,他自我解嘲说:「可能是摄影记者做久了的坏习惯,什麽 都要『独家』。」
台北画刊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拍猫艺术家吴毅平在巴西公园长椅捕捉到猫群「排排睡」的难得镜头。(图/吴毅平提供)

在吴毅平的镜头下,看到猫形猫状的世间百态,例如平溪一间小土地公庙旁的「福德正猫」; 从艋舺龙山寺庙顶红瓦走过的猫,底下是虔诚敬拜的芸芸众生;在巴西公园长椅「排排睡」 的猫群,或是傲行於石板道、颇有踢进四强的世足明星气场的猫等,对吴毅平来说,很多画面的捕捉都是可遇不可求,而他镜头下的猫,无论是优雅、慵懒、可爱、逗趣、甚至捕食猎物的凶狠等,都是在当时、当景下的真实自然呈现,令人不禁想着:「当世界只剩下猫……」,会是什麽景况呢?
台北画刊558期—独家达人 独树一格的身影
▲吴毅平曾在平溪一 间小土地公庙旁,拍摄到一只正气凛然的「福德正猫」。(图/吴毅平提供)

「独家」不是新闻记者的专利,每个人只要能在自己有兴趣 的领域内下足功夫,循着心中的鼓声前进,自能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蹊径,成为「独家达 人」,丰富自己、甚至开拓世界 的视野。


文/许丽芩
摄影/吴金石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