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画刊103年10月第561期—走访‧创意街区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3512

漫步於东京、伦敦、纽约、赫尔辛基、巴黎的旅人,总在巷弄中相遇,在巷弄构筑而成的街区重逢,因为他们深知,街区精彩的创意,才是城巿的迷人之处。 台北更是如此。

台北并不大,却有着令人惊艳的多元风貌。有人说,西门町美国街的潮店文化,宛如东京里原宿;富锦街的幽静与气质,有如代官山;中山北路光点台北的巷弄,展现沉稳内敛兼具时尚感的本土文创;粉乐町城东街区是 找寻时髦个性店家的天堂;永康街、温罗汀则有波西米亚的风情、知识家的深度;想看看老房子、老文化,走一趟大稻埕、艋舺、北投、牯岭街,还能感受新世代撒下的创意种子;而在天母、内湖、故宫与实践大学及政大周边,又会遇见不同的风景……,这即是街区的魅力,也 是城巿的深度内涵。
台北画刊561期—走访‧创意街区
▲西门町街区有潮店、有文创,是年轻人发挥创意的大本营。(JackRabbit摄)

台北画刊561期—走访‧创意街区
▲民生社区与富锦街街区的幽静气质有如日本代官山。(杨智仁摄)

台北是座创意城巿
北巿府文化局长刘维公还在东吴大学任教时,常与艺文界人士讨论,认为巴黎、东京等国际城巿之所以有趣,让人愿意一再前往,全因为有着独具特色的街区与店家,回头看看台北,发现类似的街区早已存在,当时最明显的就是永康街。於是,文化局实 际走入一条条巷弄,拜访一间间个性店家,再由各店家推荐其他值得探访的店,经过盘整,十一个创意街区於焉成型,去年,文山、内湖加入後新增为十三个,未来还要规划成十六个,这正是刘维公所乐见:街区是有生命力的,且会持续成长。
台北画刊561期—走访‧创意街区
▲有如波西米亚风情的永康街,吸引许多文创产业在此落脚。(颜涵正摄)

但如果把创意街区与商圈或观光景点画上等号,可就错了。创意街区型塑的是一种地方风格,展现的是原创、是设计、是温度,要告诉所有人,台北是座有故事、特色与个性的城巿,也因此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观光客这麽喜欢造访台北。

当然,街区的概念需要被灌输,就像巴黎、伦敦也是经历好几十年的投入、酝酿,才有今日的样貌,刘维公表示,经由这几年的推动,台北终於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未来如果要转型成观光城巿、创意城巿,推动创意街区是最有潜力的方向。

街区活动撒下创意种子
为了让民众深度了解台北的内涵,文化局自民国99年以来, 年年举办街区导览、讲座、绘制街区地图,现已串联四百多家文创商店及工作者,创造出超过 三十八条街区漫步路线,改造近百座创意招牌及橱窗。

最为人熟知的台北「人情WAY」创意街区活动,今年已迈入第四届。曾参与导览的民众在部落格上分享,短短几小时拜访了数间店,经由店主人亲自解说,才发现原本熟悉的区域,竟有这麽多故事,平常擦身而过的招牌,可以这麽有趣。也有人拿着街区地图,按图索骥寻店集章、拍照、扫QR code,虽然有人参加的目的是为了兑换礼物,但活动终了,却见证到台北迷人的魅力,直说很值得。

这就是街区活动的「後座力」,即使一场创意街区导览的参加人数不过几十名,一场活动大约容纳三、四百人,看似规模不大,但参与的人如同种子般,继续述说故事,持续散播创意能量。

文创街区展现迷人魅力
常窝在捷运中山、双连站一带的人,一定记得提供台湾设计师平台的衣蝶百货,在衣蝶吹熄灯号後,设计师在邻近巷弄另寻舞 台,连带掀起时尚、设计产业的群聚风潮。

其中的中山北路二段二十巷, 是刘维公眼中台北文创街发展的代表,巷口的光点台北有展览馆及电影院,巷内屋龄超过二、三十年的公寓矮房,有创意人的工作室和商店。其实早在几年前,刘维公还没担任文化局长时,常在中山双连帮忙导览,那时虽已有店家进驻,但并不多,後来经由推广,大家的目光开始聚焦於此,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创意工作者来此发展,最令人感动的是,有里长、店家等一群人默默耕耘,才成就今日的蓬勃样貌。

台北街区的转变,大家都看在眼里。唱片企划Jessie常下了班从东区直奔中山运动中心,运动後沿着捷运站旁的绿荫下散步,有时随兴弯进巷弄,看看店家的橱窗陈列。她说,十几年前来此,只为了逛百货、唱KTV,几年後,光点台北、台北当代艺术馆开幕,蘑菇Booday、The One中山概念店、台湾好,店等文创品牌陆续进驻,巷弄里的咖啡馆若不飘出文青味,彷佛格格不入。渐渐地,她习惯来这里找寻设计创作灵感,爱上在不同咖啡店品味生活。
台北画刊561期—走访‧创意街区
▲有蘑菇等本土品牌进驻,中山、双连街区飘散出浓浓的文创味。(杨智仁摄)
台北画刊561期—走访‧创意街区
▲踏进中山北路巷弄里的「台湾好,店」,能深刻感受到台湾的美好。(图/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但如果只在精致小店聚集的巷弄徘徊,或许会与开着机具、齿轮工厂的赤峰街擦身而过,近几年,咖啡馆、文创店在此落脚,就像不走华丽路线的日子咖啡,备好简朴的木质桌椅、一杯好咖啡,欢迎大家来坐。这是台北文创工作者的可爱之处,他们并不 打算改变传统小巷道的风貌,而是融入其中。
台北画刊561期—走访‧创意街区
▲位於赤峰街的日子咖啡不走华丽路线,端出好咖啡欢迎大家入坐。(图/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街角设计让台北更美
除了创意街区,这两年也推出「台北街角遇见设计」街区活动,其中的「小招牌制造所」为街头添了四十八面充满设计感的小招牌,每面招牌经由知名设计师免费量身订制,无论是传统国术馆,还是开业二十多年从没招牌的蔬果店,一只小小招牌,都有可能成为街角吸睛的新目标。

政大旁一间旧公寓的二楼,这些年飘出了咖啡香,开店之初,一楼摆放着黑板,以温暖字迹邀大家上楼共享午茶,去年秋天,小公寓咖啡馆有了新招牌,路人无不停下脚步仔细端详。

小公寓的店主李季桦在参加几场设计街区的讲座与导览後,主动报名「小招牌制造所」活动,经设计师的巧手改造,带点复古味的立体玻璃屋里,有着缩小版的木头桌椅、猫和狗,就连墙上挂的画和照片都与店内陈列完全一样,谁也没想到,招牌竟能如此精致。许多客人被招牌吸引入店,也有人先是在楼上坐了坐,回去前才发现招牌的巧思,甚至来回找寻与店内相同的物件,成为话题。
台北画刊561期—走访‧创意街区
▲经由「小招牌制造所」的改造,小公寓咖啡馆的招牌有如袖珍博物馆般精致。(图/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李季桦现在也与文化局合作, 在店内展示大学生的作品,她认 为,台湾的设计很强,但展现的舞台很少,想亲近文创与设计,不一定要花钱走入展览馆,就算只是喝杯下午茶,也能发现艺术的美,久了即会深植於脑海里。

街区活动的成效不在於人潮,而是要大家看到那个地方的故事以及人的才华,最重要的是,活动结束後,店家还在,招牌还在,人们依旧能够尽情走在街区,细细体会城巿的发展。

走吧,一起漫步在创意街区, 听在地人的故事,看台北人的创意,你会发现,台北是如此有深度,如此的美丽。
 

文/潘逸凡 
图/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