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4年5月第568期—走读大安文化节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5077

敦南诚品在一世纪前是片菱角田、延吉街可以捕鱼?!

今年的「走读大安文化节」累积前几年活动中文史工作者的探访寻根,介绍区内八条大道, 让更多民众深入了解大安区的人文景物,六月底将以故事馆、 街舞、街头彩绘展现成果。
台北画刊568期—走读大安文化节

文史工作者探访「路」的故事
大安区旧名「大安庄」,始辟於康熙末年,最初移垦居民多为来自福建泉州府的「安」溪人,光复後,正式命名为「大安区」,逐渐发展形成文教与商业综合区。

大安区内有八条主要道路,分别为:和平东路、信义路、仁爱路、忠孝东路、罗斯福路、新生南路、敦化南路、建国南路,负责搜集历史资料的工作者李杰颖说,去年花了半年时间,与师大十一位人文学社学生,一起拜访四十二个里,访问近百位里长、里干事、地方耆老、结合老照片、老地图、口述历史、 历史文献,多方考察,再找出以「路」为主的故事,推出今年的文化节。

李杰颖引用中研院已数位化的台北百年历史地图、清朝光绪末年到日本时期、 战後的都市计画图,对照现有的网路地图,一重叠,就可看出许多蛛丝马迹,像是新生南路从水圳变水沟,再变成大马路, 配合故事口述与照片交叉重叠,很有画面。

透过历史找到认同
李杰颖认为地图抽象,只能当成骨架,老照片与口述历史就是血肉,堆叠起来才能赋予历史生命,像是现在忠孝东路闹区,一百年前是个大沼泽,只能划船,当年老地主受访 时也细数从前交通的困难,而访谈过程也如获珍宝,像新龙里的翁先生曾是老师,就亲手写下二十多本得闲趣杂谈笔记,还原战後到民国七十年的庶民故事,将历史增添人味。

李杰颖从事人文历史超过十五年,田野调查足迹遍布中南部,自承虽是大安区在地人,却长期对台北这个「天龙国」充满矛盾情感,这也是头一次调查自己的故乡。身为客家人的他, 就了解到早期客家人由现在的水源路附近来到台北,之後因罗斯福路拓宽,慢慢迁徙到通化街、 临江街,直到今天,大安区成为台北客家人密度最高的区域,「以前都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家乡, 原来有这麽多丰富的故事。」

六月廿八日大安区公所将在大安森林公园亲子舞台区周边打造时间回廊,营造怀旧场景,还有台北多元艺术空间青少年发展促进会用街舞诠释八条路的故事,带给民众不同声光感受,连结起大安区的前世今生。


2015走读大安文化节成果发表─路‧ 街‧ 舞
时间:6/28(日)13:30 ~ 16:30
地点: 大安森林公园亲子舞台区
电话:2351-1711 转8905

台北画刊568期—走读大安文化节
▲文史工作者李杰颖(林玮庭摄)

和平东路
是大安区最早出现的标准道路,沿路有第二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公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小)、锦寻常小学校(今龙安国小)、高等学校(今国立师范大学)等数所学校,奠定文教区根基。

信义路
在清末日据初期,信义路还是一条田间小路,日人治台後,将这条路拓宽打直到信义路四段。此外,原来的信义路四段,是现在的文昌街,直到一九六九年,现在的信义路三、四段才筑成。

仁爱路
日据时期仁爱路只修到二段,现在寸土寸金的三、四段,当时是一片荒地。而仁爱圆环与林荫大道,则 是高玉树担任市长时,邀请着名台湾画家及工艺家颜水龙所设计兴建,据传是以巴黎的凯旋门及香榭大道 为构想而规划。

忠孝东路
在清末到日据中期,忠孝东路四段及周边精华区,都还是一大片的水乡泽国,七○年代忠孝东路四段、 五段打通後,快速发展。

罗斯福路
在一八九八年地图中,罗斯福路三 段就已完整出现,早期是和平东路 的一部分。至於公馆及公馆以南的 罗斯福路路段,原本是铁路新店线 沿线的空间。此路在战後为了纪念 罗斯福总统而更名。

新生南路
日据时期新生南路东侧、现今大安森林公园一侧,是一大片农田,这条路也是以水圳沿线的道路出现在地图上。而拓宽加盖後便成为今日的新生南路,各种宗教团体林立,因此有「天堂之路」之称。

敦化南路
从历史地图中可以发现日本殖 民政府已对大安区道路做出完整规划,但现今绿树成荫的敦化南路却不在规画之列,直到一九五七年才开始修建。

建国南路
战後建国南路还是条七米宽小 路,直到市长林洋港徵收土地、拓宽建国南北路,并编列预算兴建高架桥。一九八二年,高架道路完工,一跃成为大安区最显着的南北连结要道。



文/ Peggy Yu
图/刘淑仪绘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