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蔡英文总统的母校 中山女高(台北画刊107年7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7-19

7757



蔡英文总统的母校 中山女高

台北中山女高是蔡英文总统的母校,这所学校的设立甚早,起初是为了培育推广「国语」(日语)的女子人才,如今却出现了台湾第一位女总统。

推广日语教育 鼓励女子受教
日本来台殖民伊始,担任台湾总督府学务长的伊泽修二就向第一任总督桦山资纪提出以「国语」为中心,提供义务教育推广日语,让台湾人同化为日本人的基本教育论调。1895年7月12日,因为八芝兰(士林区旧名)一带文教气息浓厚,台湾总督府学务部特地从大稻埕迁至芝山岩惠济宫,并於该宫後殿开设芝山岩学堂招募国语传习生,因此这里是日本时代所谓的「全台教育发祥地」。

後来又认为光是儿童研读国语(日语)是不够的,如果儿童的母亲不懂日语,那还是不能达到尽快普及的效果,所以在规画教育机关时,便一并将台湾女子的受教考虑进来。

然而,在传统汉人观念里,女子无才便是德,鲜少有人愿意将女童送入学校就读,但随着时代变迁,再加上日方在学校课程里因应台湾人偏好女子善於女工技能的社会习俗,乃增加诸如造花、编织与裁缝课程来吸引家长让女童上学。

从1897年(明治30年),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第一附属学校女子分教场设立开始,历经改制,1922年(大正11年),改制为「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学校」,简称「第三高女」,实施台、日共学,但主要还是台湾女学生,而第一高女(现在的北一女)、第二高女(现在的立法院),则是以日人为主。

随着女子就学的观念开始流行,教育的内容也就不再仅止於培养贤妻良母,除国语外,也逐步增设音乐、社会、美术、数理和体育,体育部分还扩大包含田径、射箭、游泳和各种球类运动,至此已澈底洗去过往女子足不出户、孱弱的形象。

太平洋战争後,女子也被列入支援战斗的对象,学校教育居然出现刺刀课程,要求学生披厚甲、持木棍操练战技,到海边学习驾驶船只、训练敌前登陆、甚至枪击实地训练、抬担架救援伤患等军国教育,直至终战。

现在的中山女高是於1937年(昭和12年)迁至长安东路现址,原於艋舺(今万华内江街护理专科学校)的木造本馆「荣光楼」当时也一并迁至新校区,但战後仍遭拆除。
蔡英文总统的母校 中山女高
▲中山女高创校时的铜钟。(摄影/鱼夫)

职人建筑技法 现代主义风格
位於校门旁的逸仙楼是1937年竣工,1997年2月20日被公告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蹟(第三级古蹟)。一般文献均指建筑设计者为继井手薰之後接任台湾总督府技师营缮课长的大仓三郎,大仓曾出任京都帝国大学营缮勤务,至今许多作品已被日本政府登录为重要文化财。

然而大仓来台任职时间为1940年,到日本战败後,1945年「引扬」返日,根据多方考据,应是当时在营缮课任职的技手筱原武男、成田胜贞和缬纐泰市,三人各有任务,筱原为进行敷地测量、整地、埋地主任及校舍全部设计与新筑主任;成田胜贞负责敷地测量、整地、埋地主任及校舍本馆、讲堂设计与现场监督;缬纐参与旧校舍蚁害调查。

同时今之北一女光复楼也是以筱原为首的团队所兴建。在建筑式样上是日治时期走向初期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总体符合现代主义思维「形随功能」的主张,装饰则仅强调线条之美,呈非对称的L型,西边短侧部分为学习茶艺、烹饪等才艺教室,长侧则为一般课程之用,所以不同的用途也有不同的空间布局。

L型的转弯处为圆弧型,墙体磁砖为北投窑出产的褐色沟面砖,也就是所谓的「国防砖」;入口开在近校门一侧,进入後层层盘旋的风厝仔(楼梯间)非常明亮;建筑使用RC结构,战时曾遭美军攻击,外墙留有弹孔,但整体仍然坚固如昔。

中山女高逸仙楼是日本时代仅存的少数初期现代主义的作品,值得列为古蹟保存;此外,更是台湾女子就学迈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我把校舍画了出来,索性也将不同时代的校服画在一起,强调中山女高的历史意义。

文‧绘图‧摄影/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