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布局理想生活蓝图 实现多元共好的居住典范(台北画刊109年1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11-04

3196

台湾从对社会住宅完全陌生,到如今内政部推动「8年20万户」的目标,社宅已成为实现居住正义的方法论之一。作为台湾兴办社宅的领头羊,台北市「居住正义2.0」政策纳入多元面向,从社宅的兴建、招租,到完工後的维护管理及服务,从中照顾弱势,形成环环相扣的完善规画,打造出令人期待的台北市居住蓝图。
文山区兴隆社会住宅D2区外观兴隆社会住宅原址为安康平价住宅,因原始建筑老旧急需修缮,同时希望提供较佳居住品质并改善周遭景观,於是改建为机能完善的兴隆社宅。

多元服务注入社区活水

摊开台北市的社宅地图,已完工的社宅基地有21 处,达3,705 户;施工中及待开工基地有31 处,达1 万340 户,而还在规画、发包及参与都更分回的有5,937 户,也就是未来将有约2 万户的社宅,进度领先全台。

「我们不只是兴建社宅,还会把它的公益性发挥到极致。」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副局长罗世誉说。台北市社宅政策已依《住宅法》提供达35% 比率出租予经济或社会弱势者, 透过布建社会福利设施,照顾有居住需求的弱势民众。
健康社宅 屋顶农园健康社宅是继兴隆社宅後,第二个推动绿屋顶的社宅案例。

此外,社宅除了主要提供居住空间,同时打造可与周边邻里共享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或是提供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使用,像是区民活动中心、托老、托育机构、公共厨房、公益店铺等。

另外考量社宅居民属於短暂入住,停车需求相对较低,故将兴建完成的社宅停车位以比照台北市停车管理工程处路外停车场优惠价格,释出给周边居民使用。部分社宅顶楼也规画绿屋顶供居民栽植,实践台北市力推的田园城市政策。

台北市更推动「社会住宅青年创新回馈计画」,提供一般户中一定比例的户数,让符合申请条件的青年,提出社会回馈提案,以徵选机制取代抽签,提供有志青年入住机会, 藉此为社区注入创意活水。目前在健康、兴隆D2、青年和东明等4 个社宅基地,都已导入青创计画,有人发起DIY 活动、幼儿亲子涂鸦,还有人打造社区苗圃、教导养生气功、撰写社区电子报等。自青创计画实施以来, 截至今年10 月共办理1,848 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 万5,000 人次,其中又以亲子活动最受社宅及周边社区民众欢迎,为社宅与地方搭起互动桥梁。

罗世誉表示,透过导入多元服务和青年创意,台北市打破过去社宅被视为邻避设施的刻板印象,成功转为在地居民的「好厝边」,让社宅成为社区助力,「藉由彼此的互动、交流,让社宅成为更好的有机体。」未来这些居民离开社宅後,也会把这样的文化带进别的社区,间接提升台北的居住文化。2020.07.04 东明社宅入厝趴1东明社宅「青创入厝趴」见面会,由住户设摊、彼此交流,促进社区凝聚力。(右1为都市发展局局长黄景茂)

罗世誉认为,虽然台北的社宅数量已居全国之冠,但若跟社宅制度发展已久的其他国家相比,仍有一段差距,「社宅还是要持续兴建,但未来不比拚数量,重点在於质的提升,让社宅成为新的居住生活典范。」

除了兴办社宅释出更多宜居选择,北市府也从租金补贴下手,依家庭所得及成员人数提供3,000至1万1,000元不等的补助额度,减轻在台北租屋的负担。而为了保障租屋品质,北市府也持续推动包租代管,藉由适用自住房地优惠税率、修缮补助等措施,鼓励房东供给良好房源,让民众租得到好屋。
 IMG_0011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副局长罗世誉分享社宅成为社区助力的成果。(摄影/林冠良)


共识让社宅长期稳定发展

要达成居住正义,除了提供多元居住服务,还有制度的调整,如推动实价登录,营造公开透明的房地市场等,这些作法和OURs都市改革组织秘书长彭扬凯的想法不谋而合。

「理想的住宅供给,就是要有多元的住宅选择,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合理负担的居住方案。」他指出,住宅政策应该让想买屋、租屋和弱势的族群等都能各得其所。

在改革购屋和租屋市场之外,增加社宅数量仍有其必要,「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做, 而是怎麽做得更好。」比如房子要住4、50 年,除了盖得快,也要盖得好,在兴建设计时就要把关品质。居民进驻後,日常的管理、修缮,也要专职负责;社宅要长远发展,财务管理更不能少。这些细致的问题都需要妥善规画,这不只是台北市,而是所有正在兴办社宅的县市,包括中央政府都要思考的事。对此台北市已计画成立行政法人,负责社宅的例行事务,包括日常维运、物业管理,以及和居民的契约关系等。

彭扬凯也提醒,社宅是个长期政策,不该因政党轮替而改变,这是台湾目前发展社宅的最大挑战,若能积极与民众沟通,形成全民共识,就能发展为稳定的国家政策。

想要连结民众与政策,他认为,首先可透过教育,把居住教育纳入国高中课纲,传递居住权概念以及照顾弱势的意义,「最简单的观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

第二是动员年轻人。社宅说明会除了跟在地居民沟通外,也要把政策要照顾的目标群众找出来,特别是买不起房的青年世代,让真正可能入住的居民跟社宅方案直接对话, 「将目标群众变成政策的支持者,当社宅遇到挑战时,这些人自然会跳出来帮你扞卫政策。」

台北市的社宅正多元开展,彭扬凯认同从量转质的改变,「如果我们做了很特别的社区营造或支持方案,足以跟世界的社宅相比, 那就能成为台湾的亮点。」台北身为首善之都,社会自然有更多期待,「台北做得最快、最多,作为领头羊,要更认真去创新,带领台湾的社宅往前迈进。」
彭杨凯-1122855103_1597738250404730_735822026251713481_nOURs 都市改革组织透过讲座,与民众分享社宅共好的方向与案例。(图/ OURs 都市改革组织)

文-陈怡如 摄影-林冠良 图-台北市都市发展局、OURs都市改革组织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