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5-05
3638
在这个充斥万千讯息的世界里,你想听见什麽声音?聆听的时刻,又触发了你何种情绪与心思?过去这些年,大家逐渐对於台北的声音有了越来越明晰的认识,透过对声音创作有热情的「究方社」创意总监方序中和声景采集者萧芸安的对谈,大家对於所处环境中的声音有了更多想像与期许。
声音是回忆的触媒
「一个人走在路上,可以选择不看某个方向,但声音却会在无法预期的状况下来到,除非摀住耳朵,否则声音是很难被抵抗的,这是件很特别的事。」以视觉设计起家的方序中,对於声响的世界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趣。直至近年老家的眷村面临拆迁,对流失的事物心有所感的他,特别策画「查无此人──小花计画展」,提醒大家勿忘「心里不想失去的那件事情」。
为了让更多平日不进展场的民众产生兴趣,这场展览邀集了许多歌手参与,以视觉艺术结合流行音乐展出,引起观众热烈的回响,也让方序中对聆听经验产生更多的想法。他认为,无论是什麽样的声音,它不仅与记忆相连,更能创造环境氛围与回忆,他说:「我认为声音是很珍贵的陪伴,在这个宇宙里,话一经说出就消逝了,不像影像可以重复拍摄,声音很值得被善待和保存。」
「查无此——小花计画展」展出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台湾是好所在〉,怀旧画面结合喃喃自语的声境,引发观者的念想。(图/尖蚪映画)
各式卡式录音带,承载着一代人的聆听回忆。
基隆出生的萧芸安,大学毕业之後便致力於音乐创作,在一趟蒐集创作灵感的旅途中,因同行友人的建议而开始录下周遭的声音,作为专辑混音的素材。她发现当城市的声音和音乐结合时,能创造出某种旅途的氛围,可以带领听众有如身历其境般地感受她所经历过的旅行。於是她开始尝试将环境音融入音乐作品中,才知道有人专门记录并研究环境中的声音,并从而知晓「声音地景」的概念。
在一趟趟采集声音的旅行中,她发觉自己其实都在声音里追寻着接近出生地的海港记忆,她说:「只要在港边或坐船,都让我感到特别安心,无论是轮船的汽笛或货柜的装卸声。」她这才意识到听觉不只是声波的接受,而是与回忆及情感有更紧密的连结。
专属台北的故事与声响
方序中认为声音如同一种线索,可以触发听者的想像力,「有参与才会有所感动,而声音也有这样的魔力,只需要一点点内容,听者就能加入自己的想像,更容易进入讲者想诠释的画面,声音因此是很浪漫的。」经常参与策展的他特别珍视作品与观众之间产生的火花,有感於每回展览为时短暂,因此,他和友人们一起在大稻埕开设以声音收集为主的实验店面「SIDOLI RADIO 小岛里」,开始录制这座台北城里的故事。
无论是大稻埕周边各种从业者讲述自身故事的声音,或是文化工作者对於城市生活的感想,都透过录制保留在卡式录音带中,来此的访客可以点杯饮料,运用现场提供的播放器聆听他人故事,方序中说:「我们无法教别人怎麽生活,但故事可以引发一个人的思考,进行自我反思。」
对此深表认同的萧芸安认为,声音像个引子,透过静心聆听四周,可以发现原来周遭有这麽多平日被忽略的事物,「我希望可以把这样的方法带给更多不同的人,让更多人可以透过声音,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行走多个国家与城市,她最喜欢从当地的市场开始采集声音,市场的群众与散发的活力,都让她深受吸引。她分析,虽然各地市场的氛围接近,但从方言、叫卖方式、室内或室外声音发散和回音的方式,都可感受到每个地点的差异。萧芸安行走各处收集台北的声音。
为了更了解台北市,家住士林区的她也曾刻意不返家,利用五周的时间居住在其他行政区,进行声音的采集,「台北的声音很像整个台湾声音的缩影,有很国际性、很全球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在地感、很接地气的那一面,有飞机起降的声响,台北捷运专属的到站多语言广播和提示旋律,亦不乏在地小贩的叫卖声,多元、包容、丰富,就像台湾这座小岛。」
只要用心就听得见
关於聆听,方序中认为可以透过有意识的练习,让自己对环境的声音更具觉知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有时过马路时不觉得很吵,但仔细听就会觉得汽车的声响其实很大。我们对所处环境中的声音常过於理所当然,而对一切概括接受。」他发觉环境里还有很多细小的声音,只要努力去听,微小如钟表齿轮的转动声、树叶在风中彼此摩擦的声音,也会变得很清晰。他建议大家可以从现在开始练习,多一点观察跟选择,就可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聆听的声音,对生活产生不一样的认知。
萧芸安也不讳言城市中有许多不悦耳的声音,可先从聆听与观察着手,有所觉察之後,知其优劣,也才能有共同讨论并改善的空间,她强调:「除了透过专注的聆听分辨噪音来源、要求公权力介入改善,与我们文化、传统及记忆相连的声音,也可以被记录下来,像万华有爆米香的声音,或是麻糬车齿轮运转的声音,这些声音未来都可能会消失。而新住民的声音也值得被我们听见,他们其实也在默默融入我们的生活圈,但很少人听见他们的声音。」
两人认为声音其实是文化表现的一种面向,透过有意识的保留与创造,代表台北记忆的声音可以更加丰富,而每一个人只要用心聆听,都能在看似无奇的日常中,找到令自己感动的记忆之声。
台北城中的植物园有着虫鸣鸟叫等丰富的自然界声响。(左、右图/萧芸安)
文ー林佳蕙
摄影ー颜涵正
图ー尖蚪映画、萧芸安
声音是回忆的触媒
「一个人走在路上,可以选择不看某个方向,但声音却会在无法预期的状况下来到,除非摀住耳朵,否则声音是很难被抵抗的,这是件很特别的事。」以视觉设计起家的方序中,对於声响的世界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趣。直至近年老家的眷村面临拆迁,对流失的事物心有所感的他,特别策画「查无此人──小花计画展」,提醒大家勿忘「心里不想失去的那件事情」。
为了让更多平日不进展场的民众产生兴趣,这场展览邀集了许多歌手参与,以视觉艺术结合流行音乐展出,引起观众热烈的回响,也让方序中对聆听经验产生更多的想法。他认为,无论是什麽样的声音,它不仅与记忆相连,更能创造环境氛围与回忆,他说:「我认为声音是很珍贵的陪伴,在这个宇宙里,话一经说出就消逝了,不像影像可以重复拍摄,声音很值得被善待和保存。」
「查无此——小花计画展」展出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台湾是好所在〉,怀旧画面结合喃喃自语的声境,引发观者的念想。(图/尖蚪映画)
各式卡式录音带,承载着一代人的聆听回忆。
基隆出生的萧芸安,大学毕业之後便致力於音乐创作,在一趟蒐集创作灵感的旅途中,因同行友人的建议而开始录下周遭的声音,作为专辑混音的素材。她发现当城市的声音和音乐结合时,能创造出某种旅途的氛围,可以带领听众有如身历其境般地感受她所经历过的旅行。於是她开始尝试将环境音融入音乐作品中,才知道有人专门记录并研究环境中的声音,并从而知晓「声音地景」的概念。
在一趟趟采集声音的旅行中,她发觉自己其实都在声音里追寻着接近出生地的海港记忆,她说:「只要在港边或坐船,都让我感到特别安心,无论是轮船的汽笛或货柜的装卸声。」她这才意识到听觉不只是声波的接受,而是与回忆及情感有更紧密的连结。
专属台北的故事与声响
方序中认为声音如同一种线索,可以触发听者的想像力,「有参与才会有所感动,而声音也有这样的魔力,只需要一点点内容,听者就能加入自己的想像,更容易进入讲者想诠释的画面,声音因此是很浪漫的。」经常参与策展的他特别珍视作品与观众之间产生的火花,有感於每回展览为时短暂,因此,他和友人们一起在大稻埕开设以声音收集为主的实验店面「SIDOLI RADIO 小岛里」,开始录制这座台北城里的故事。
无论是大稻埕周边各种从业者讲述自身故事的声音,或是文化工作者对於城市生活的感想,都透过录制保留在卡式录音带中,来此的访客可以点杯饮料,运用现场提供的播放器聆听他人故事,方序中说:「我们无法教别人怎麽生活,但故事可以引发一个人的思考,进行自我反思。」
对此深表认同的萧芸安认为,声音像个引子,透过静心聆听四周,可以发现原来周遭有这麽多平日被忽略的事物,「我希望可以把这样的方法带给更多不同的人,让更多人可以透过声音,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行走多个国家与城市,她最喜欢从当地的市场开始采集声音,市场的群众与散发的活力,都让她深受吸引。她分析,虽然各地市场的氛围接近,但从方言、叫卖方式、室内或室外声音发散和回音的方式,都可感受到每个地点的差异。萧芸安行走各处收集台北的声音。
为了更了解台北市,家住士林区的她也曾刻意不返家,利用五周的时间居住在其他行政区,进行声音的采集,「台北的声音很像整个台湾声音的缩影,有很国际性、很全球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在地感、很接地气的那一面,有飞机起降的声响,台北捷运专属的到站多语言广播和提示旋律,亦不乏在地小贩的叫卖声,多元、包容、丰富,就像台湾这座小岛。」
只要用心就听得见
关於聆听,方序中认为可以透过有意识的练习,让自己对环境的声音更具觉知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有时过马路时不觉得很吵,但仔细听就会觉得汽车的声响其实很大。我们对所处环境中的声音常过於理所当然,而对一切概括接受。」他发觉环境里还有很多细小的声音,只要努力去听,微小如钟表齿轮的转动声、树叶在风中彼此摩擦的声音,也会变得很清晰。他建议大家可以从现在开始练习,多一点观察跟选择,就可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聆听的声音,对生活产生不一样的认知。
萧芸安也不讳言城市中有许多不悦耳的声音,可先从聆听与观察着手,有所觉察之後,知其优劣,也才能有共同讨论并改善的空间,她强调:「除了透过专注的聆听分辨噪音来源、要求公权力介入改善,与我们文化、传统及记忆相连的声音,也可以被记录下来,像万华有爆米香的声音,或是麻糬车齿轮运转的声音,这些声音未来都可能会消失。而新住民的声音也值得被我们听见,他们其实也在默默融入我们的生活圈,但很少人听见他们的声音。」
两人认为声音其实是文化表现的一种面向,透过有意识的保留与创造,代表台北记忆的声音可以更加丰富,而每一个人只要用心聆听,都能在看似无奇的日常中,找到令自己感动的记忆之声。
台北城中的植物园有着虫鸣鸟叫等丰富的自然界声响。(左、右图/萧芸安)
方序中,设计工作室「究方社」创意总监。作品主要领域包括唱片包装、书籍装帧等,近期於大稻埕开设以声音采集为主的实验店面。 | 萧芸安,创作领域涵盖词曲创作、剧场音乐设计、影像配乐及声音艺术等跨界项目,近年致力於各地声景的采集与推广工作。 |
文ー林佳蕙
摄影ー颜涵正
图ー尖蚪映画、萧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