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深度旅行成为地方创生的开始(台北画刊110年5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05-06

3910

每座城市中总有些被低估忽略的地方,就像是巨大榕树脚边不被阳光照到的蔓延气根,山路古道旁脚步不常踏经的美丽羊肠小径。它们详实记录着这个地方的文史脉络轨迹,不仅能铺陈串联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让旅行者停留更长时间,也能成为体验生活的目的地。

探索看不见的文化路径
我总是习惯把台湾最具优势的文化多样性,比喻成复兴南路上的清粥小菜。餐桌上总是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式菜肴,无论是传承经典的古早口感,或者创新流行的美妙滋味,煎煮炒炸、咸甜苦辣、腌渍酱卤、现炒时蔬,应有尽有。文化的丰富多元,正是台湾或台北观光最应该去突显的重点,然而,要能端出动人的菜色来,就必须先挖掘自身的文化深度,因为越是尊重在地传统文化,越能创造与众不同的旅行体验。

好比开发历史久远的大同区,就是值得深度了解台北「故事」与实践台北「文化旅行」的地点。翻开荷兰人於1654 年所绘制的《淡水与其附近村社暨鸡笼岛略图》古地图,便记载此处是凯达格兰族圭武卒社(Kimotsi)的所在地,直到首批闽南泉州人来此从事农事活动,开辟灌溉水圳、开拓大加蚋堡,後来又筹建了当地宗教信仰中心大龙峒保安宫,这些历史事件不仅成就大稻埕与大龙峒两大区域的开发、形塑大同区多元文化的样貌,甚至催生了人文发展的启蒙。

如同第一家咖啡店「维特咖啡厅」,当年曾是艺术与文化圈交流互动、策画展览的聚集地,後来先後成为「万里红公共食堂」、「All Beauty 黑美人大酒家」,促成台湾文化沙龙运动和其重要性,随着时代变迁,如今化身为「森高砂咖啡」,持续以文创产业讲述台湾在地故事。可见,故事只要说得动人,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听下去,更能成为在地观光最佳的养分。
CA85B25A-904A-4B7C-8A44-01BC3B43ACEB地方创生不只是单次旅行的提案,「SIDOLI RADIO小岛里」透过声音记录为探索地方特色开启新的可能。

声音作为记录故事的载具
在後疫情时代,人们因重视安全社交距离,逐渐倾向深度文化自由行。而新一代的年轻旅行者,也藉由擅长数位工具与网际网路的特质,不断地在旅行中创造生命的独特经验与价值。因此我思考着,能否将这些在时空中无法相遇的故事,透过声音纪录与创作,连结现在与过去,让文化自己说话,藉由聆听声音穿越时空,让旅人与看不见的历史相遇,创造新的旅游方式。

不论是在台北霞海城隍庙前「听见」暗访夜巡的绕境仪式,体验信仰文化;在重现《桃花泣血记》电影放送车的广告播放声中,认识昔日大稻埕「第一剧场」的风光;或是透过采访录音,邀请美食作家细数慈圣宫前一摊摊的精彩料理,用听觉感受在地美食的迷人滋味。这些因地方而生的「声音」,都是一则则动人「故事」,促使我们打造了「SIDOLI RADIO小岛里」的崭新平台,以大稻埕老屋改造的复合式展示场域,传递声音如何记载台湾的记忆,也让地方创生有了新的可能,亦可结合旅游展现城市的丰富基底与价值。

从土地里长出的发展永续
《礼记》中的「有土斯有财」常被误解为买卖房地产衍生的财富与价值,其实原意是提醒必须重视德行,才能拥有财富。观光旅行产业创造的价值,都是来自於旅行者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自然环境的感动,而观光推动者更应该扮演这片大地的守护者,让地方创生不只能创造新兴旅游市场价值,更是创造生命与生活的永续发展模式。

如同将种子播撒於翻掘後松软的泥土,需要透过时间慢慢地等待与耕耘,但只要守护土地原来的样子,就能维护万物生命的存在。台北身为首善之都,大量的人口与资源集中此地,若能重新看待隐身於硬体建设下的原生环境与文化记忆,便会是地方创生最佳的示范区域。
去背_修
文ー游智维
风尚旅行、蚯蚓文化总经理,近年积极与国内外商业品牌、地方县市政府合作,整合跨领域资源共同推动城市行销。2021 年与设计师方序中合作以声音记录故事为主的「SIDOLI RADIO 小岛里」,以创新的「声音采集」模式带动地方观光。


文、图ー游智维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