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从台北街头一瞬转场到文学(台北画刊110年6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06-08

2696

1987年,解严之时,《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写信给因政治因素长期滞美的作家聂华苓:「台北你好久没有回来了。现在它和以前不同了,变得相当大,相当广阔。」现在的台北当然又比三十多年前更大、更辽阔,它已经大到足以把各式各样驳杂的事物,从最世俗的到最文学的,统统焊接在同一群人的生活里了。

在广告里看见小说
在我教授小说创作课时,我一定会播放来当教材的一支影片,就是2017年台北世大运的一支广告「台北,我的主场!世界,欢迎光临」。

广告的主轴,是一家老小打扫家里、准备火锅要待客。正当家庭成员工作到一半,画面把他们的姿态,幻化成一项项竞技运动。比如一开场,阿嬷在庭院里扫落叶,扫把在空中画一个半圆弧, 瞬间画面一闪,阿嬷的身影便转为高尔夫球员,把剩下的半弧接续走完;或在中段,妈妈在热锅前炒甩食材,烟气蒸腾间,下落的食材一秒变成下落的桌球,两名球员隔桌激斗。不数回合,白色桌球触网上飞,画面又转回厨房,正巧白色鸡蛋往下一敲! 

从第一次看到起,我就觉得这是一支「很文学」,而且「文学得很有质感」的广告。它先并列两个无关范畴(做家事vs.竞技运动),并且以两者之间的相似点造成连结,成功从一者过渡到另一者,带出「主场」这个既有「家」也有「运动」的复合概念,从形式到内容都很漂亮。这个手法,在小说创作里称之为「转场」,这是现代小说很常用的小技巧,你可以在维吉尼亚・吴尔芙的《戴洛维夫人》看到,也可以在马奎斯的《百年孤寂》里看到。而在1980年代技艺精熟的台湾文学场域里,也出现了黄凡〈赖索〉和张大春〈将军碑〉这样转场转出万花筒的小说。

台北的文学特质
我不确定发想这支广告的团队有没有想过,不过我确实觉得「转场」是非常能够代表台北市的文学特质。

138937835_227711385602144_1071388739956745353_n台湾文学基地在日本时期原是文官宿舍,现已转化爲台湾文学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图/台湾文学基地)

台北作为首都,数十年来文学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台湾最容易「走一走就撞到文学」的城市。比如上一秒还走在格局方正、充满官署和学校的街区,一拐弯竟碰到「台湾文学基地」,日式建筑古意盎然;门外一百公尺不到,却又有人声鼎沸的水饺名店和开业超过半个世纪仍屹立不摇的「华侨大舞厅」。若从捷运古亭站出来,外面是城市动脉一般的繁盛大街,但从小路往内一探,竟是现代主义名家王文兴住过的「纪州庵」;而现在经营这座文学基地的文讯杂志社,本部竟然坐落在长荣海事博物馆正下方,如果你要看那里典藏多年、超过2,000种的作家手稿, 还得先经过几艘巨大的模型船。另外像我的朋友陈茻,在善导寺附近开了「与点堂」这间教室,左右都是温和的半老公寓,但这间充满黄光的「现代私塾」,却天天在讲日本文学、台湾文学史、班雅明和英美分析哲学。

165026343_145963420790458_8320278205641136634_n与点堂规画日本文学课,追索社会动荡、文化思潮翻腾的年代下,文字所承载的艰苦挣扎,作为现在的借镜与启发。

最世俗与最文学的景观,都驳杂地坐落在台北街头。我每每走过这些地方,都颇有魔幻之感:我刚刚不是还在台北市吗?怎麽这一刻好像走进小说、走进散文、走进诗里了?我们实在也不需要什麽剪辑软体,只要循着巷道走过去,自然就是一场「转场」之旅。小说家为何要转场?因为转场,是最能够在有限篇幅里,把大量驳杂元素焊接在一起的手法。它是整盆沙拉里,贯串的那一味油醋酱。由是观之,台北盆地又何尝不是一盆族群与文化的大沙拉?这麽说来,以「转场」来代表台北的文学感,正是万分切题。那是都市文明才有的容量与紧凑,那是台北才能转出的万花筒。

 
img_04文ー朱宥勳
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硕士,小说家、文化评论者及专栏作家,作品包含长、短篇小说以及散文等。目前除担任小说创作课程讲师、文学奖评审,近年也投入YouTube创作,参与Podcast节目录制等,将生活时事融入文学剖析,让文学更生活化。


图ー台湾文学基地、小惑星W.25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