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未来新日常 来自纽约的城市防疫观察(台北画刊110年8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08-05

3049

新冠肺炎疫情不只挑战全球公卫体系,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究竟人们该如何面对疫情,让百工百业尽可能恢复往昔?每一位台北人又要如何建立疫情下的生活新常态?透过旅居纽约作家李濠仲的视角,分享他的城市观察与防疫经验谈。

从去年疫情爆发以来,外出戴口罩已成为纽约人的日常习惯。(摄影/李濠仲)从去年疫情爆发以来,外出戴口罩已成为纽约人的日常习惯。

从纽约经验回望台北疫况
相较於台北在今年中迎来疫情高峰,纽约的疫情则在去年就爆发,当时纽约州单日确诊病例曾冲破2万。「纽约可以说是作为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对现代生活影响的前哨站。我之所以这麽说,一来是因为纽约是世界前五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活动十分热络,因此防疫封锁措施的影响也格外巨大;二来则是因为纽约无论在确诊数、死亡数、失业率等,都居高不下,疫情让这座城市受到很大的教训。」李濠仲说道。

面对严峻的疫情,时时留心相关新闻已成为李濠仲生活的一部分。(摄影/Midori)面对严峻的疫情,时时留心相关新闻已成为李濠仲生活的一部分。(摄影/Midori)

曾担任新闻媒体记者的李濠仲,在这波疫情危机中,凭藉着记者的敏锐眼光,将纽约疫情下的人间百态,撰写成《纽约暂停记》一书。他认为,但凡人口密集、人际连结密切的城市,都很难从这波疫情中全身而退,然而纽约人对於自身体魄与免疫力的强大自信,以及发现首例确诊者时已进入社区传染阶段等背景因素,也是导致纽约疫情严峻的原因。

纽约官方及民间制作了各种文宣与标语,提醒民众注意防疫,守护自身健康。(摄影/李濠仲)纽约官方及民间制作了各种文宣与标语,提醒民众注意防疫,守护自身健康。

回望台北,李濠仲也分析,「今年5月台北疫情升温,情形却与去年纽约疫情大爆发的状态截然不同。首先,台北人对於戴口罩不如纽约人抗拒;其次,面对居家隔离、疫调等防疫措施,台北人态度也较为配合。同时,纽约疫情爆发时,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支疫苗,但是疫情升温时的台北,疫苗已开始施打,比起纽约当时看不见疫情尽头的心情,人们心中自是多了些信心。」

在户外停车场搭建室外的用餐区已成为纽约餐饮业的新日常。(摄影/李濠仲)在户外停车场搭建室外的用餐区已成为纽约餐饮业的新日常。

纽约於疫情稍获控制後,校园开始实施分流到校。(摄影/李濠仲)纽约於疫情稍获控制後,校园开始实施分流到校。

此外,纽约历经3、4次警戒反覆升降的过程,也值得让甫降为二级警戒的台北作为借镜。李濠仲提到,警戒降级,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心态上的松懈,「纽约初次解封时,虽然政府明令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但很多人还是忽视警告,开始呼朋引伴聚餐、游玩,导致疫情反弹,让城市再次拉高警戒。」李濠仲认为,一定程度的松绑,可以让久闷的身心得到释放,但还是要保有高度的自制力,「以我们家来说,过去在节日都会邀请邻居来开派对,但疫情爆发後,都只待在家与家人过节,就连警戒松绑後去户外踏青,也只跟家人同去。」他语重心长表示,政府会依据疫情相关数值来判断解封与否,但解封不代表病毒从此消失,松懈正是纽约先前反覆封城的主因,也是此刻的台北最值得警惕之处。

各行各业的应变之道
李濠仲也观察到,纽约在几次警戒反覆升降的经验中,也学习到如何在生活中维持弹性与应变,「越害怕会越不知道如何过生活,因此除了基本的防疫守则,各行各业也必须不断沙盘推演,培养面对疫情的应变能力。」他以大联盟为例,纵使已经接种疫苗,几场比赛下来却还是有赛事相关人员确诊,「面对这样的状况,球团也制定了补救措施,包括延长赛期、扩大筛检,都是为了让球团能在疫情下顺利营运。」

此外,在疫情逐渐趋缓後,餐厅也陆续从只准外送放宽到开放外带,後来甚至可以在餐厅外摆放桌椅、架上隔板,供客人在户外用餐,「之前有些店家还只是用透明塑胶布做防疫区隔,现在都确实地装上透明压克力板。」而政府也取消部分室外停车格,让餐饮业者可以在停车位上搭建「在室外的室内用餐区」。

李濠仲指出,「事实上,许多固有的营业方式都可以找到应变之道,当消费者可以安心拿到商品、业者可以安全保护自己时,新型态的消费模式就会被大家所接受。」他以外送人员为例,之前纽约的外送员多半依靠脚踏车或电动脚踏车送餐,但市府也在去年修
法让电动滑板车合法上路,便利外送员送货送餐,成功应变疫情的又一成功案例。
以上种种因应疫情而生的弹性措施,都显现了纽约人在疫情中,为了让生活如常运转而做的应变与努力,面对疫情可能的长期威胁,不仅要防疫,也要学会与疫情共处。

居家防疫建立自在生活
除了政府、各行各业发展出的变通措施,如何过好自己的防疫新日常,也是每个人要面对的课题。

「我们在政府最初宣布警戒时就开始居家办公,我的小孩也在第一时间停止到校上课,改为线上学习。当家人长时间在同一空间中紧密相处,无论亲子间、夫妻间,都需要适时换个环境相处,切换长期居家的紧绷情绪。」对此,李濠仲也分享,「居家防疫超过一个月後,为了透透气,我开车载全家去超市采买,两个孩子在车上竟然像是第一天到纽约一样兴奋!」疫情稍获控制後,有空时李濠仲一家也会选定空旷的地方散步,「因为孩子习惯了疫情下的生活模式,也理解不能随意在外吵着买糖或买冰淇淋边走边吃,以免增加染疫风险,所以在我们外出时,反而更能体验纯粹散步的满足感。」

回看这段蛰居时光,李濠仲也指出,居家工作时,跟外界的交流减少,跟家人和自己的相处变多,也因此如何与自己相处就显得越发重要。「在居家防疫的紧张压力下,越能跟自己相处的人,越能过得自在。」他提到,自己这段时间常利用公家图书馆提供的馆藏电子书,或是线上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的资源来充实自我,也增加生活的乐趣。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全球措不及防,大家纷纷在疫情的威胁中找寻应变之道。纽约历经了疫情大爆发,并在其中逐步重建生活日常,而台北人除了要持续谨慎防疫外,更可以纽约或其他城市为借镜,从它们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建立属於我们的防疫新日常。

李濠仲在疫情缓解时,也会在遵守防疫规范的前题下,适时带全家出门走走,释放生活中的压力。(摄影/李濠仲)李濠仲在疫情缓解时,也会在遵守防疫规范的前题下,适时带全家出门走走,释放生活中的压力。(摄影/李濠仲) (2)李濠仲在疫情缓解时,也会在遵守防疫规范的前题下,适时带全家出门走走,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文-郭慧、黄映嘉
摄影-李濠仲、Midori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