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永乐市场觅食记(台北画刊111年6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2-06-07

6069

永乐市场觅食记(图/鱼夫)永乐市场觅食记(图/鱼夫)

日本时期在台湾出生的艺术家立石铁臣,一生热爱台湾,他的作品不管是素描、淡彩、油画或者版画,经常以台湾为主题,其中一幅《民俗台湾》的永乐市场小吃摊画作里,许多人围着一家摵仔摊,食摵仔面,吃到爽快处,还单脚翘到椅条上,画面左侧一角,且有位大爷有椅子不坐,偏要屁股下沉、两脚弯曲,脚丫子踩在椅面上蹲着吃,这种姿势台语汉字写成「跍」(khû),跍咧食饭是古早人常有的一种动作,有人说这是因为从前农人常在田埂上用餐所养成的习惯,即使不在田里而在永乐市场小吃摊前,还是得要这个动作来享受,才会续喙。

立石铁臣的画作旁有文字描绘着:台北市大稻埕永乐町,栉比鳞次的饮食店,店内贩卖猪脚、鸭肉、冬粉、鰇鱼、排骨酥、咸粥、蚵仔粳、黑枣汤等等。市场内震耳欲聋的喧嚣声,大家习以为常。当地人称大食汉为「大食七」,小食者为「猫仔食」。

1895年日本人入台後积极规画市场,大稻埕自然也辟出许多新市场,而依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现台北市立文献馆)的记载:1897年(明治30年),位於六馆街(今南京西路西端)之大稻埕市场落成开张,1908年(明治41年)改设大稻埕市场於大稻埕芦竹脚街,1922年(大正11年)大稻埕市场改名为永乐町市场。

根据在地文史工作者庄永明老师的考证: 「大稻埕市场初建时有砖造平房的本馆,约三百多坪,与一座较小的木造平房,为饮食店,其他还有事务所、厕所等;历年又陆续增建,1933 年,大规模改筑与增建,共八栋平房,可容纳二百多家店面,除了本馆(生鲜蔬果)之外,还有第一卖店(布疋)、第二卖店(饮食)、第三卖店(和洋杂货)等等, 堪称全台第一大市场。」

另一方面,以服务日本住民为主的新起街市场(今西门红楼)也於同期着手改筑新建, 1908 年12 月20 日,两个新市场在新起街市场合并举行盛大的落成暨开业典礼。虽然两个市场联合举办落成开业仪式,但台湾人和日本人的市场基本上是分开的,两方饮食习惯和食材不同是主要原因之一,立石铁臣所说的那些永乐市场的猪脚、鸭肉、冬粉、鰇鱼、排骨酥、咸粥、蚵仔粳、黑枣汤等等, 对日本人来说当点心或许可以,要成为日常主食是不可能的。

不过饮食上,台、日人民也逐渐互有交流, 一张摄影前辈李火增所拍摄的〈1940 台北大稻埕永乐町市场入口〉,当时就有家「玉山堂」高挂「台北名产鸡卵卷」的看板以招来客,显然这种日本食物在台湾也颇受欢迎。

原本的永乐市场在1982 年拆除,并於原地重建,1985 年完工後改称「永乐市场综合大楼」,布疋交易很多,新的美食摊却和市场渊源不深,不过市场内外仍然有些店家受新一代消费者青睐。
其中历史最为悠久者,就是自日本时代就开始在大稻埕挑担叫卖的「民乐旗鱼米粉」, 40 余年前才有了现在民乐街的店面,後来也卖起红糟肉、炸豆腐等,生意冲冲滚。

民乐旗鱼米粉。(图/鱼夫)民乐旗鱼米粉。(图/鱼夫)

日本有部由漫画改编的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有一集剧情是主角五郎来台出差,就在米粉摊旁的永乐担仔面店点了一份鸡肉便当, 因为卤蛋放在鸡丝饭上,居然呼之为「台式亲子丼」,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市场面对迪化街一侧的店面有家透心凉的「颜记杏仁露」,冬天也卖红豆汤和花生汤, 但在6 月到11 月就不供应,平常点热食找男老板,点凉的就是找女老板,付钱也是,他们白天分开来,晚上才一起回去。

而市场内的「林合发油饭」,系大富商郭台铭续弦後喜获一千金,乃遵古礼,指定百份油饭分送亲友的百年老店;「丸隆生鱼行」也是人气店,每天从基隆崁仔顶送来生鲜鱼货做成手握寿司平价卖出,怪不得天天排队, 商売繁昌。

如果还不满足於以上几家,其实永乐市场旁邻的迪化街区,不也是一条有食阁有掠的美食街? 

文.图-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