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3-14
5253
▲台湾书店门楼为仿巴洛克式风格,在日治时期更是从重庆南路头一直往总督府方向连续性延伸开来。(鱼夫绘)
1990年以前,如果从忠孝西路往南走向重庆南路,在1段18号会遇见「台湾书店」门市部,这四间宽的红砖建筑,门楼为美丽的仿巴洛克式风格,在日治时期更是连续性地从重庆南路头一直往总督府方向延伸,左右争奇斗艳,彷佛走在欧洲的街道上。
日治时期台北城 改造计画成典范
1911年台北城历经一场风灾大水,街屋倒塌3,000多间,总督府采纳了台北厅长井村大吉等人的建议,藉此机会进行大规模的市区改正计画,责成野村一郎来统筹所有事宜。野村一郎(1868-1942)於1904年1月18日出任台湾总督府营缮课长,职司全岛建筑事业,并担任总督府厅舍建筑设计审查委员及新建工程工事主任、市区计画委员等,他的经典作品现在仍然看得到,包括襄阳路的「台湾博物馆」(原台湾总督府博物馆)、「台北宾馆」(原台湾总督官邸)等。
1912年起,野村着手进行家屋改建设计,当时先确立两大方针:一为制定道路宽度,府後街(现馆前路)较为宽敞,为10.8公尺,府前街(现重庆南路)则为9.3公尺;其次为规划人车分流的「亭仔脚」(骑楼)统一为宽两间(3.3公尺),并率领所有技师、技士日夜绘制街屋工程图,焚膏继晷在半年之内完成。
所有工程为避免个别委托营造业者承包造成品质良莠不齐,乃委请「台湾建物会社」与由32名「请负」(包工营造商)会员所组成的「台北土木建筑请负人组合」进行磋商,并解决向台湾银行低利融通贷款周转等问题,最後总计融资74余万圆,兴建家屋233户,成为殖民地都市更新计画之标竿,从此不只台湾各地市区改正计画纷纷仿效,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後,东京的重建更是派人前来取经。
台湾书店 从全盛走向落幕
80年代初,我在台北念大学时还看得到「台湾书店」,印象中,正面欠缺保养已呈破旧,红砖部分涂着斑驳的水泥,後头的房子改建成现代楼房,亭仔脚堆满杂物,寸步难行,不知她原是情系战前、战後两代学生最大的教科书门市部。
台湾书店的前身为日治时期的「总督府台湾书籍株式会社」,隶属总督府文教局,承揽教科书籍编印与发行工作,战後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先更名为「教科书总批发所」,再改组为「台湾书店」,极盛时期每年印制国民小学教科书约5,000万册。从1949年之後,台湾教科书由教育部国立编译馆统一编写,这当然不符合民主社会多元化的期待,1994年起,教育部调整教科书政策,逐年将中小学教科书由国立编译馆版本改为民间审定本,许多出版社都来抢食大饼,1996学年度,教科书出版政策全面开放,台湾书店的日子就不好过了,2002年实在经营不下去了,隔年遭裁并而结束营业。
整条重庆南路书店街,以台湾书店和新高堂书店(战後的东方出版社)故事最多,所以1989年被政府指定为「重要纪念性建筑」之列,却仍遭拆除,所幸拆除前已完成测绘保存工作,现制作了一副1/50模型与招牌,存於高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供人参观,令人不胜唏嘘。
▲1990年拆除重建的台湾书店在日治时期为总督府台湾书籍株式会社,现为旅社。(鱼夫摄)
▲手机扫描看影片
文.图∕鱼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