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4年11月第574期-左图右史看故乡/导览传统艋舺到今日万华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5-11-25

6149

万华区虽然在台北市现有的12个行政区里,面积不算大,但如果深入走踏寻访,也可以走上两三天。万华是笔者的故乡,在此带过的相关户外导览活动,每年约有5、60场,主题可涵盖生态环境、文史宗教、商街美食、街友社福、社区营造等等。笔者大多会依据主题,搭配实质的地域空间,让参与者先透过室内讲授,再拿着古今地图对照,走出教室深入空间社区来重新认识万华。

1930年代艋舺庙口贩卖金银纸的摊贩
▲1930年代艋舺庙口贩卖金银纸的摊贩。

从传统艋舺到今日万华
艋舺万华区发展至今已逾300多年,大致的空间社区可分成北万华西门町、中万华艋舺与下崁、南万华加蚋仔与南机场等5个传统街庄,每个街庄都有自己的历史脉络与时空意涵。这些传统街庄演变至今,成为近代有着不同城市性格的文化生活圈,诸如以青少年流行文化与电影为主的西门町、庙宇老街及小吃为主的艋舺、全台最早官定工业区下崁(目前以服饰与钟表批发为主)、过往以生产香花作物与麻竹笋为主的农业区加蚋仔(现有全国最大的批发市场),以及全台最早的飞机场与军眷国宅最大集结区南机场。上述这些生活圈在官方资料上则区分为「西门、龙山、大理、西园、东园、青年」等6个次分区。

艋舺是台北最早开发的地区,商业发达、文风鼎盛,与台南府城、彰化鹿港三足鼎立,曾是北台湾重要的政经文化中心。历经近300年的繁华洗礼,直至今日,艋舺境内的河港文化、庙堂建筑、老街古巷、百年老店等等,不仅在台湾历史上独树一帜,且区内尚留有可见证当年历史风华的岁月痕迹。

艋舺旧街里仍留存许多传统老店铺
▲艋舺旧街里仍留存许多传统老店铺。

穿越古今 认识艋舺
藉由昔日先民存留至今的古图旧照及文史资料,并配合实际的田野调查,得知台湾晚近这3、400年来汉人的开垦历程,大致呈现「港口、庙口、市街、学校、社区」等5个阶段,艋舺自然也不例外。早期先民从淡水河畔老码头上岸,选择在邻近岸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开始兴建寺庙,例如艋舺龙山寺、祖师庙、青山王宫,历经百余年,庙与庙之间自然形塑出各种与生老病死有关的老市街,例如以佛具为主的艋舺旧街、金纸业与嫁妆行聚集的艋舺新街、土炭交易的剥皮寮,老庙与老街的邻近空地上,在日据时期就辟建了当地最老的小学──老松国小。此外,万华火车站、新富市场等公共设施也接踵兴建,原本已是人来人往的老艋舺,再加上外部的城乡移民,逐渐形成了大家今日所见的富民、福音、青山等里。

近年因市区往东发展,艋舺呈现老旧容颜,成长停滞。过往繁华虽已走远,今日隐身在艋舺市街里,仍有许多地景、老店、庶民文化和在地生活智慧,甚至年轻人新开的创意旅店及生活展览,非常值得国内外旅客来此停留小歇、驻足观光。

鸟瞰剥皮寮历史街区,别具一番风味
▲鸟瞰剥皮寮历史街区,别具一番风味。

相揪作伙 艋舺乃透透
今年8月29日,笔者除了带领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进行一趟艋舺小旅行外,也举办了10场星期六、日定时导览活动,每场参与人数从最初的30多人,到後来的150多人。由此可见,国人多渴望由专业人士领军,在某一小区域内做深入浅出的旅游导览。

10场艋舺乃透透的导览路线从龙山寺地下街开始,沿途经艋舺旧街(今西园路)、艋舺公园与庙埕广场、远眺万华火车站新建工程、龙山寺、青草巷、艋舺新街(西昌街)、清代传统街屋与巷弄市集、康定路上的知名老商铺、新富市场、台北乡土教育中心、老松国小、剥皮寮历史街区、清代艋舺隘门、华西街观光夜市、台北仁济院等着名景点。

上述景点里,不乏有全世界、全台湾、全台北市第一的荣耀,例如即将欢度两甲子生日的老松国小,是台湾名列前茅的知名老学校,学生人数还曾荣登金氏世界纪录;龙山寺地下街则堪称是全世界聚集密度最高的专业算命街;正在如火如荼兴建的万华火车站,完工後将荣登全国建筑结构最高的火车站;剥皮寮历史街区是台北市内硕果仅存可见证清代、日据、战後到1970年代的百年历史老街;兴建於1920年代的新富市场,则是目前台北市里少数仅存的现代化老市场。

在笔者的导览下,艋舺乃透透就像是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艋舺的黄金年代,昔日先民筚路蓝缕的景象历历在目,但在回顾过往、发思古幽情之余,也让我们放眼艋舺的未来,一起携手再造艋舺为台北的新亮点。

在回顾过往之际,也让我们放眼艋舺的未来,一起携手再造艋舺为台北的新亮点
▲在回顾过往之际,也让我们放眼艋舺的未来,一起携手再造艋舺为台北的新亮点。


文‧图/高传棋(台北老城区资深导览员)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