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8-03-26
2456
美國城市建築學家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一棟建築物、一棵老樹彷彿都在靜靜訴說著時代的記憶和感受,珍貴而沉默地見證臺北近百年來的開發痕跡。
臺北市現有12個行政區、22個地方館所、四百多處的文化資產、1,700棵老樹、484個公共藝術,你可能去過、看過,也有可能每天擦肩而過卻因為沒有停下腳步而錯過。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蒐羅匯集了臺北的多樣文化元素,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共規劃了221場「揪遊臺北」城市生活導覽活動,分為行政區路線和特色主題路線,由達人帶隊,作伙遊走臺北,從知性優雅的古蹟群、個性前衛的公共藝術、溫暖熱情的文化館所與世代守護人們的老樹,勾勒出一幅幅城市生活地圖,趕不上表定的導覽行程沒有關係,文化局也貼心規劃了自遊路線資訊,可下載語音導覽App及電子導覽地圖,歡迎大家按圖索驥悠遊臺北。
在11月多場精彩導覽之一的「南港山林遊」主題路線中,要帶大家去探尋淳樸古意的百年老路「更寮步道」,以及欣賞茶山風光並品賞桂 花芬芳的「桂花林步道」。從捷運南港站出發,月臺上放置以「懷舊與科技」為主題的公共藝術,喚起南港舊產業的輝煌記憶,以舟、茶、桂、煤為核心印象,將南港站的捷運月臺視為「當代的轉運碼頭」,呈現早期「南港仔」碼頭的歷史意象,表現昔日南港碼頭蔚為豐盛農產、礦產出口港的歷史氛圍。
而「無形資產文化主題線」中,則介紹位於大稻埕古城,臨近西寧北路上的「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前身為「臺原大稻埕偶博館」的 「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不定期策劃各項偶戲展覽,也開設布袋戲雕刻製作、偶戲大師示範表演、親子偶戲劇場、傳統偶戲技術推廣等課程,並且也為學校團體 提供專業的導覽與表演,具備完整的典藏、展覽、表演、教育推廣、學術研究等功能,在營造文化空間的同時,無非是讓參觀者可以親自體會到偶戲表演的樂趣及美感,也為臺灣的新文化帶來更多動力。
▲到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可體會多元偶戲的樂趣。(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氣溫漸降的11月,加入「通體舒暢溫泉線」暖暖身子,也順便了解北投溫泉的歷史淵源。「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100年前,臺北州廳為了要提升一般民眾享用高品質的溫泉,運用了公共衛生經費五萬六千餘元,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了這座公共溫泉浴場,由於當時的日本受西方文明影響甚大,浴場建築採兩層樓仿英式磚造建築,一樓為磚造浴池,二樓為木造休息區,並設有娛樂室等。依據文獻記載,這是當時 東亞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也是北投溫泉發展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建築。
▲北投溫泉博物館是見證北投溫泉發展的歷史性地標。(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會以各種樣貌呈現,你可以透過文字記載或是耆老口述來認識這個城市,當然親自揪遊臺北、擁抱臺北,會是最美妙的方式。
揪遊臺北活動網
電話:2556-0986
網址:www.icgtp.com
文/許凱森
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