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4年6月第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4489

很久很久以前,大約是清朝嘉慶初年,有一個叫做「錫口」的地方,為基隆河河運樞紐,不分晝夜,熱鬧非凡,白天商販叫賣聲震耳欲聾,夜晚則是燈火通明,鶯聲燕語撓心,被暱稱為「小蘇州」。有一句古諺形容得特別貼切:「去基隆擔塗炭,轉來錫口當被單」,講的就是工人把到基隆辛苦挑煤炭賺來的錢,都花在錫口的風花雪月上。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而這個樞紐,雖然曾因鐵道興建而沒落,但所謂潮落潮起,隨著城市發展變遷,這兒又再度成為台北的交通重鎮之一,不但捷運、鐵路在此交會,錫口碼頭也蓄勢待發,企圖恢復過往河運繁盛時期的絕代風華。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說了這麼多,還在猜錫口在哪兒嗎?其實,錫口就是松山的舊名,主要指的是彩虹橋、松山慈祐宮和饒河街觀光夜市一帶。到這兒走一遭,就能深刻感受到此地古今疊影交錯下的重重精彩。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10:00~11: 00 看〈河流彎曲之處,域見繁花光穹〉 賞工藝之美—道後兒童神轎
這場由五萬多根不鏽鋼管、水晶玻璃及LED燈垂直錯落出高低起伏造型的華麗視覺饗宴,即便是在匆促的都市叢林裡,還是能讓旅客停下急促的步伐,仰首靜靜欣賞頭上流動彩光排列出的各種幾何圖案與圖騰。

而這個大型公共藝術的創作理念與松山歷史息息相關:「以有如河灣水波的迴流意象,在挑高空間中流轉、擴散出多重層次與角度的視覺體驗,藉以演繹松山豐沛璀璨的歷史起源;以富麗壯觀的巨型光雕形式,營造如同繁花百景的『繁花&光穹』,透過充 滿生命力的生機力量,舞動出豐富的感官經驗,歌頌松山古今文明遞衍過程裡的百花齊放與未來希望。」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捷運松山站大型公共藝術〈河流彎曲之處,域見繁花光穹〉。

從捷運松山站一路走到新台鐵松山車站的話,可以看到造價不斐的道後兒童神轎,靜靜地被安置在新台鐵松山車站的一隅,等著知音為它流連徘徊,對其工藝之精美給予讚嘆。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象徵與日本愛媛縣松山市友好的道後兒童神轎。

道後兒童神轎來自於與台北市松山區同名的日本愛媛縣松山市,代表著兩地頻繁交流中所建立的友誼,據說整個製作過程出動超過二十名工匠,以實木手工打造、上漆,金屬裝飾部分以銅鍍金,轎頂刻有象徵道後溫泉及當地神社的代表紋飾,頂上為鳳凰,歷時四個月才完成。

12:00~14: 00 到五分埔添新裝
從松山車站依著指標往五分埔走,趁著精力充沛的時候,好好地為衣櫃添些新裝。擁有著數百家流行服飾批發店的五分埔,可說是年輕族群、小資男女的血拚天堂,每次採買結束,最大的遺憾不是買不到想買的東西,而是沒有腳力逛完全部店面。

今日的五分埔以「潮」為主要註解,台港日韓及東南亞服飾品牌搶著進駐,但當年此地僅是中南部民眾北上謀生的群聚之地,他們將外銷成衣餘下的零碎或滯銷布料,簡單加工接綴成內衣褲、童裝或粗製的工作服,供路邊攤及零售店販賣,逐漸發展打響五分埔的名號。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以「潮」為主要註解的五分埔。

對了,五分埔也在「錫口」的範疇,清光緒年間形成的「錫口十三庄街」就包含了五分埔庄。

14:00~15:00 拜見戴著「千歲帽」的土地公 喜會百年老樹「不老仙」、「萬壽翁」和「刺桐奶奶」
逛完五分埔,沿著中坡北路向八德路前進,這邊有個「錫口廊道」,原為三張犂截水圳,如今被加了蓋,變成一處綠意盎然的社區休憩空間。

順著「錫口廊道」漫步到中坡北路尾端,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公廟,但來頭不小,相傳錫口為一鯉魚吉穴,清朝時,時人將一塊石頭雕成三尊土地公,並依風水供奉在鯉魚穴的三個部位,分別是魚嘴、魚腹和魚尾巴,而這座慈福宮就建在鯉魚嘴上。廟前碑文對此也有記載:「草店尾是在鯉魚穴之頂,奪龍蹯虎踞之地,享鯉魚穴之氣,佑眾人之福也。」

另外,這兒的土地公可是頭戴「千歲帽」,而非一般常見的「員外帽」,緣由是其保祐的子弟中有人考中科舉做官,所以土地公也跟著沾光。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頭戴「千歲帽」的土地公。

繞回位於八德路和中坡北路交界處的松山國小,外觀看似新穎的松山國小,卻是一所百年老校,前身為日據時期的錫口國語傳習所,雖然歲月就如一把利刃,一刀刀削去在地人的種種回憶,但幸運地,還是有些東西仍被保留下來,例如正對校門的兩棵百年榕樹,長長的鬚根,就像是擄著鬍鬚沉思對弈的兩名老爺爺,因此被一旁松山國小的學生尊稱為「不老仙」及「萬壽翁」。

松山國小後門則站著一位「刺桐奶奶」,走上天橋,找個最佳位置,好好欣賞一下這棵台北市最大的凱達格蘭族族樹,早年當刺桐開紅花時,就是凱達格蘭族開心跳豐年舞的時候,可惜這棵百年老樹似乎已不再開花。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松山國小旁的刺桐奶奶。

15:00~17:00 有著媽祖和台灣舞獅的祈福機械鐘向慈祐宮黑面媽祖祈福
往松山慈祐宮方向走去,在參訪這座富麗堂皇的寺廟前,先到慈祐宮前廣場倒數整點的來臨。「喀拉,喀拉」,終於齒輪開始轉動,祈福鐘裡的各種人偶,配合著古調樂曲,展開約三分鐘的動態表演,其中最吸睛的,非正面的台灣舞獅與日本舞獅以及乘著船的Q 版日本七福神莫屬,而後,媽祖在左右護法「千 里眼」及「順風耳」的陪伴下緩慢升起,平添些許莊嚴氛圍。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松山慈祐宮的黑面媽祖。

這座祈福機械鐘也是來自日本愛媛縣松山市,飽含著當地在三一一震災後對台灣民眾慷慨解囊的感謝,特地以當地道後溫泉知名的「少爺機械鐘」為原型打造,為「錫口」之旅增添一處亮點。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松山道後溫泉祈福機械鐘。

位於鯉魚穴頭福地的慈祐宮,香火鼎盛,清乾隆十八年( 西元一七五三年) 興建以來皆為地方信仰中心。現今正門門楣上,還留有舊名「錫口慈祐宮」字樣的宮牌。

傳說媽祖得道成仙之後,就時常在海上救助遇難的船隻,因此媽祖廟大多是面海或面河,但松山慈祐宮卻是背河面山,其實在初建時,正值基隆河水運繁榮,慈祐宮的確是面向河港,但在乾隆二十二年竣工時,因錫口街興起,加上勘天輿地之說而作一百八十度轉向。

歷經多次擴建的慈祐宮,建築本身藝術價值相當高,像是絢麗奪目的藻井、雕刻精緻的龍柱、廟脊上的仙女馭彩鳳、神將騎青龍、天兵跨猛虎等,都值得香客好好駐足觀賞一番。另外,雖然遭受過祝融之災,但慈祐宮內仍保有不少古物,仿如一座歷史文化博物館。像是門口的一對鎮門石獅,於嘉慶年間塑立,除了造型樸拙可愛外,「左雄獅張嘴戲球、右母獅閉嘴育子」,也顯示出當時傳統觀念與現今的差異。

17:00~19:00 大啖饒河街觀光夜市小吃
位於慈祐宮旁的饒河街觀光夜市,無論是平 日或假日,人潮洶湧,觀光客是一攤一攤駐足,體驗台灣道地夜生活,在地人則是熟門熟路,不論是要吃的、要玩的、要買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迅速地找到目標、完成心願。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道地小吃蚵仔麵線。

饒河街觀光夜市有許多非吃不可的美食:百年老店東發號招牌的蚵仔麵線,滷大腸爽口夠脆、相當入味;香噴噴的陳董藥燉排骨,加入中藥祕方,沒有腥羶味,滋補養身;另外當然不能不提這兒的福州世祖胡椒餅,窯烤過後酥脆的餅皮,配上帶有濃濃胡椒香味的肉餡和肉汁,令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饒河街觀光夜市中香噴噴的藥燉排骨。

19:00~20:00 浪漫彩虹橋看夜景
從饒河街二二一巷( 原渡船巷) 拐個彎,便進入一片深藍的寧靜河畔。

據在地人說,基隆河在還沒有截彎取直時,為名符其實的「蛇美人」,河水氾濫時能淹到快二樓這麼高,然而清澈的河川,成為製作米粉的最佳據點,天氣晴朗時,商家紛紛曬起米粉,撐起一片米白色的河岸風情。

民國八十年起,基隆河段截彎取直工程正式啟動,如今錫口基隆河段兩 岸建置完善的河濱自行車道,可以乘風騎往關渡、社子島或是公館,而彩虹橋附近的河岸也設置許多與情人搭配的公共藝術,吸引不少情侶來此拍照定情。

夜幕低垂,彩虹橋上燈影投射,為台北夜景增添不少奪目光彩,趴在欄杆上,享受著拂面的涼爽夜風,喝上一口方才從夜市買來的冰涼飲品,暑氣全消煩憂退散。
台北畫刊569期—從錫口(松山舊名)出發/ 理解台北的百年歷史
▲夜幕低垂,彩虹橋燈影投射,為台北夜景增添奪目光彩。

一個城市的發展,往往從河岸開始,要了解台北這座古城,不妨就從「錫口」這個地方開始,這趟敘古戲今之旅,可以在短短一日內,一窺古城百年風貌,何不立刻出發!



文/金康嵐
攝影/楊智仁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