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田園城市 串聯人群與土地的可食地景(台北畫刊109年1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01-10

3055

緊鄰松山區塔悠路的鵬程里,挨著重要交通幹道,距離信義商圈也不過10分鐘車程,理應是鬧區中的鬧區,不過一步入鵬程里,便驚喜地發現占地400多坪的菜園,社區居民們也不時停下來在路邊閒聊,彷彿回到了家家戶戶都彼此熟識的農業時代。

田園城市 串聯人群與土地的可食地景(台北畫刊109年1月)田園城市讓都市有了綠意盎然、生氣蓬勃的可食地景,不僅吃得安心,也拉近了人與人、人與土地的距離。

鬧區中400坪的快樂農園
事實上,鵬程里過往確實是社區人際關係緊密的眷村,不過數十年來歷經改建、都更後,一座又一座的高樓拔地而起,逐漸成為與台北市其他社區無異的住宅區,但5年前,鵬程里里長許顏建將400多坪的社區停車場改建為「快樂農園」,並開放100多戶約五、六百位社區居民認養,開始打造鵬程里的可食地景。

田園城市 串聯人群與土地的可食地景(台北畫刊109年1月)在鵬程里里長許顏建(右)和里幹事呂煜齡(左)的推動與維護下,如今的快樂農園綠意盎然。

快樂農園這塊土地,曾規劃作為興建大樓使用,後來改為停車場。5年前,許顏建響應市府田園城市政策,邀集里民一同打造理想中的菜園,才將這塊地改造為農園。

田園城市 串聯人群與土地的可食地景(台北畫刊109年1月)鵬程里的里民時常到快樂農園照料自己的作物。

快樂農園讓鵬程里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過往時代,許顏建說,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明顯變多了,鵬程里一改過去快速都市化時期,社區互動低、居民互不認識的景象,種菜拉近了居民的距離,創造了彼此間的共同話題。

串連人與人的田園平台
身負田園城市計畫專案管理的重要角色,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副處長黃淑如認為,推動田園城市5年下來,最大的收穫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得緊密,現代高度都市化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其實很陌生,尤其是獨居長者不易走入人群。

田園城市搭建了一個分享平台,讓市府與社區合作推動老人共餐,黃淑如說,就有社區種植雪裡紅,並藉由包水餃等活動,吸引獨居長輩走向人群,興隆公宅也有80歲的獨居長者因此加入社區共餐的行列。

耕作對身心靈也有正面效益,很多菜種都是種植後短短數月便可收成,因此栽種者很容易獲得成就感,進而發揮療癒的效果,對長期生活在都市水泥叢林的人們尤是如此。

都市孩子的食農教育
除了對成人有所助益,田園城市更兼具孩童的食農教育功能。以鵬程里為例,許顏建說,鵬程里有2,000戶居民,約有1萬人口,其中外食族的比例高,導致許多孩子只見過食物調理好的樣子,沒有機會了解食材的原貌。因此快樂農園還肩負教育責任,成立5年多來,附近的國中小及高中,都會來此校外教學,除了認識不同的植物,也能親手體驗田園樂。

都市長大的孩子對食物如何栽種、養成的認知比較少,藉由田園城市的食農教育,讓孩子邊做邊學,因為了解進而懂得珍惜食物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目前設立於台北市國小、國中、高中內的小田園有537處,台北市教育局為此特別開發食農教育課綱,讓老師的教學有所依歸,各校也可根據其歷史、特色、文化等,發展與在地連結的小田園。例如大同區太平國小的小田園除種菜之外,還種植水稻,黃淑如進一步說明,這是因為鄰近的大稻埕是台灣早期推動米食文化的發源地,因此太平國小選擇種水稻連結在地歷史、文化,每年的曬穀、爆米香也成為他們的重要活動,同時帶動周邊社區活絡,並且串聯老、中、青三代人的記憶,深化歷史文化的傳承,這一切都是因為田園城市這個平台。
 
田園城市 串聯人群與土地的可食地景(台北畫刊109年1月)太平國小的學生在小田園中插秧種稻。

田園城市 串聯人群與土地的可食地景(台北畫刊109年1月)太平國小的小田園與志工媽媽。(圖/太平國小)

持續打造台北市的綠屋頂
台北市寸土寸金,黃淑如指出,推動計畫5年下來,已經開發了731處田園基地。接下來推動目標為屋頂,不管是大樓還是公寓,只要有屋頂就可以種出一座自己的田園。目前,將從國宅、公宅等開始推動,由公而私的方式,鼓勵企業或住宅加入推動綠屋頂。況且在屋頂、陽台上打造田園城市,不僅具有療癒身心、栽種食用蔬果等功用,經過實驗還可降低室內溫度高達3度,夏季時省下的電費相當可觀。

田園城市 串聯人群與土地的可食地景(台北畫刊109年1月)在田園城市的推廣下,居家的陽台、屋頂都可以是綠油油的田園基地。

黃淑如說,只要認同田園城市的生活模式,居家陽台、屋頂都可以打造田園基地,台北市政府還提供免費的耕作專業技術諮詢,可以上門幫市民規畫種植空間,讓都市不再只有水泥叢林,還多了一些綠色的可食地景。

田園城市 串聯人群與土地的可食地景(台北畫刊109年1月)親手栽種不僅能吃得安心,也具有紓壓功用。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UN Population Division)2018年公布的全球都市化人口數據,推估2050年時,全球將有50億人口往都市集中,換算下來就是有3分之2的人住在都市。換言之,身為首都的台北將會越來越擁擠,因此可食地景的重要性將越來越高,不僅連結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歷史文化,更能療癒身心靈,打造生意盎然的綠化城市。

文—張語羚
攝影—蔡耀徵
圖-台北市太平國民小學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