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北門咖啡館外的歷史風景(台北畫刊109年11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11-05

2736

台北市的北門周邊,幾乎說明了這座城市一百多年來的開發史, 從清代的傳統城樓,到日本時代的西化建築,後來築起了高樓, 建了高架橋與天橋,如今又變成行人廣場,還多了幾家咖啡館。小小的北門街區,見證了台北的時代遞嬗。

日本統治台灣之初,沿用清代的官方建築作為辦公室,官署原址在今日台北市中山堂周邊。台北城牆拆除後向外延伸拓展改為寬敞的三線道,對於一座城市的想像,從傳統中國式的城樓,轉變為如同歐洲城市般道路向外輻射的形式,日本人並在北門周邊設立了郵便局、鐵路部等現代化機關。彼時鐵路尚未地下化,鐵道與忠孝西路在北門交會,台北火車站到北門間的周邊地段成為商社必爭之地,許多企業總部都設立在此。

如今,商社林立成為時代變化下的舊時風景,商業交易的熱絡逐漸轉化為另一種互動交流,近年來北門周邊開設了不少咖啡館,除了咖啡好喝、餐點好吃之外,自咖啡館內向外望出的景觀也非常吸睛,而且充滿歷史感。

從京町八號望台北
「京町八號」的前後兩側都有門,一側可以看到台北郵局,另一側可以看到撫台街洋樓,喝咖啡還可坐擁兩處古蹟。

撫台街洋樓在日本時代是營造公司高石組辦公室,而出身高石組的林煶灶(林尚志)後來創立了協志商號,之後還成立了大同公司。高石組在台灣承攬過許多大型工程,例如臨濟護國禪寺、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日月潭電力工事等; 協志商號則承攬了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台灣軍司令官官邸(今陸軍聯誼廳)等工程,從營造業的角度來說,撫台街洋樓可以說是台灣大型公共建設營建史的起點。

台灣光復後,撫台街洋樓成為宋斐如經營的《人民導報》社址,但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警備總部查封了《人民導報》,變成國防部管理,1997年指定為市定古蹟,後經修復成為展覽館。
 
06_修MKCR咖啡館2樓的觀景窗座位可以一覽北門周邊的景觀。

02.山田東洋旗日自山田東洋的畫作〈旗日〉中可見,巴會館頂樓有如同巴黎紅磨坊的屋頂風車。(圖/台灣美術展覽會 )

MKCR的二樓視角
位於北門旁的MKCR咖啡館,2樓窗邊總是滿座,從左邊看出去,依序是鐵道部、北門、三井倉庫及台北車站。這些位於三線路沿線的建築,隨著近年台北市政府推動西區門戶計畫,在附近規畫了寬廣的行人廣場,觀光人潮也逐漸變多。

從這個視角看去,美麗的建築都在地面上,我懷念起兒時記憶,行人可以通行無阻地在天橋上看盡人生百態,有書販、小吃、算命攤、乞丐、賣藝人等。

我喜歡在人來人往的天橋上看著火車往來,車行高架橋環繞著北門,看著紅綠燈號與火車信號燈閃爍,聽到各式聲音:噹噹噹、火車鳴笛、汽車喇叭聲交錯,非常熱鬧!當然,當年的空氣汙染非常嚴重。

消失的大和町巴會館
今日的延平南路、漢口街口,在日本時代是「大和町巴會館」的所在地,巴集團老闆館野弘六在此地還開設巴自動車商會、料亭竹の家,甚至在萬華還有巴樓,在草山(陽明山)有巴溫泉旅館,巴集團簡直是觀光休閒旅行的一條龍服務。

巴會館是由當時在巴自動車商會樓上的巴咖啡館升級而成的高級會館,樓頂還學巴黎的紅磨坊有個大風車,館內提供洋食,另外特別從鐵道旅館挖角廚師、服務生,於1935年因應台灣博覽會的人潮新建開幕。

從山田東洋1939年的畫作〈旗日〉中,可以看到公會堂附近掛滿了日本國旗,路上也有許多軍警,畫作右方可以看到巴會館頂樓的風車。當時日本人在台北城開設了許多巴黎風格的咖啡館,而本島人區域的大稻埕,則開設了德國風格的維特咖啡館,形成有趣的對比。

這幾年市府陸續將天橋拆除,有的周邊也開始規畫行人徒步區,我期待北門周邊有更多展覽空間,讓人有更多機會了解台北歷史。


水瓶子文ー水瓶子
作家、文史工作者、青田七六文化長。著迷於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便開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更想了解背後的故事與流過的時光。著有《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等。
圖ー水瓶子、台灣美術展覽會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