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一起聽見台北的聲音 台北廣播電台60週年(台北畫刊110年7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1-07-05

3219

坐落於捷運圓山站、花博公園旁的台北廣播電台,建築外牆上張掛的「空中廣播一甲子,人間真情永流傳」60 週年主視覺,訴說著台北電台60 年來,透過聲音在繁忙城市生活中,給予人們最真摯的陪伴。

👉台北廣播電台粉絲專頁

與台北城走過一甲子的歲月
在台北電台4 樓的玻璃展示櫃中,整齊陳列著近40 座金鐘獎獎座、入圍獎牌,不僅反映電台長年的用心經營與獲得的肯定,更記錄了電台隨時代蛻變的軌跡,在不同時期,隨著台北的城市脈動,扮演民眾與政府之間重要的資訊傳遞橋梁。
DSCF3168~1
台北電台起源於1950 年代,因戰時防敵情蒐和市政宣導的需求,而成立「天行廣播電台」;1960 年代改名為「民防廣播電台」,戰時以報導敵情、維持治安為主要任務,平時則宣導警備、民防與報導市政;至1972 年正式納入台北市政府體制,並更名為「台北市民防廣播電台」,此後,報導內容逐漸轉向以宣導市政及服務市民為重心;而歷經停播、於2001 年復播後的「台北廣播電台」更逐步將內容向外延伸,結合生活化主題,與民眾的日常接軌。

如今電台的節目內容發展更加多元,也能機動性地以「行動播音室」進行實況轉播。透過移地搭建的簡易廣播空間,將台北辦理的世界級活動如2010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2016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2017 台北世大運及年度台北燈節、大稻埕情人節或電台演唱會,透過聲音與影像同步分享精彩內容,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聽眾也能在空中一同參與。

百廢待興邁向繁花綻放
台北電台曾在1997 年歷經預算近無、節目停播的艱苦時期。2001 年電台復播,當時的台長與同仁面對一切短缺的窘境,逐步找尋各方資源重新建置。前節目總監余遠炫表示,為了促進多元族群的認識、服務生活在大台北地區的原住民族,2015 年以AM1134設立了「HO HI YAN 喔!海洋」原住民專屬廣播頻道,以海洋文化的意象出發命名,給予原住民朋友發聲的管道,也提供多元的文化觀點。

現任節目總監吳適羲表示,近年來將節目內容進一步調整,邀請各界專業人才加入主持,並考量聽眾日常作息,依照不同的收聽族群安排節目。例如午餐時段《阿鴻回來了,給您健康上菜啦》,由料理達人陳鴻為聽眾解答烹飪的疑難雜症,並提供各項美食料理的好撇步與養生觀念,而晚間時段《楊照談書》則由作家楊照以「為台灣讀書」的心情,與聽眾一起讀書,豐富生命的內涵。

與時俱進的廣播精神
面對當今數位匯流的時代,台北電台從大廣播時代走向新媒體,結合線上直播、Podcast、YouTube以及LINE等多樣化平台,期待能夠觸及到更多的聽眾類型。台長陳慈銘表示,「在當今資訊爆炸、流通快速的媒體環境中,台北電台追求達成公共利益的使命,發揮公營媒體的價值,以廣播發出時代的聲音。」

歷經60年的歲月,台北電台立基過去、瞻望未來,持續以富有涵養及優質的節目,與聽眾建立起深厚的信任與情感連結,有些聽眾甚至會以信件、call-in等方式與主持人交流心情、分享生活趣事。錄音室外牆上的電台建築畫作,便是某年台慶聽眾親手繪製的賀禮。

今年台慶,台北電台將製播「歷任台北市長專訪」,並在廣告間穿插3分鐘「60週年大事紀」單元,同時也推出60 週年專刊及紀錄短片。另外將舉辦快閃、call-in 送小禮物等活動,邀請民眾一同歡慶電台走過一甲子,這充滿紀念性的時刻。

DSCF3189~1台北廣播電台用心走過一甲子,持續將專業、富有文化涵養的資訊帶給聽眾。(由左至右為節目總監吳適羲、台長陳慈銘和前節目總監余遠炫)


文ーYi-ChernLiu
攝影ー蔡耀徵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