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無所不在的自學大課堂 - 自學課程老師吳榮偉 × 自學生陳震宇 (台北畫刊111年8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2-08-05

4284

近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學生不到學校,改在家中以遠距方式上課。但其實除了傳統在學校上課,家裡、圖書館或山林間也都是能讓學生跳脫傳統框架,探索自身興趣,進行跨年齡、跨領域學習的場域。透過自學課程老師吳榮偉與自學生陳震宇的分享,看到在家教育的可能性,如何透過適切規畫,在傳統的學校教學之外,得到更適性的教育安排。

自學課程老師吳榮偉(攝影/張芝語)自學課程老師吳榮偉(攝影/張芝語)

陳震宇,為自學生交流平台「聚起來!Chu Chi Lai!」創立者。(攝影/Ray Chang)陳震宇,為自學生交流平台「聚起來!Chu Chi Lai!」創立者。(攝影/Ray Chang)

自學是種更有彈性的學習方式

就讀小學期間,陳震宇的母親就開始關注實驗教育,並讓他從國中開始,以自學方式完成國、高中學業。陳震宇解釋道,在台灣自學可分成個人、團體和機構三種,個人自學顧名思義是以個人為單位安排學習內容;團體自學是由學生家長成立共同學習團體,由參與的家庭共同安排教育內容;機構自學則是「類學校」形式,由非營利法人設立機構,於固定場所實施實驗教育,例如「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就是屬於此類。

「自學與體制內的教育,都是學習的方式,我認為沒有優劣之分,我後來選擇自學,是因為它有相當大的彈性跟自由,能讓我在過程中挖掘想發展的領域。」陳震宇回憶國中時期參與「赤皮仔自學團」的團體自學課程,上午是依照年級進行的國、英、數、自、社等課程,下午則是同學們在學期初討論、投票選出的選修課程,可能是手作課、木工課或是練團等。「選修課程類型眾多,幫助我在國中階段去釐清、聚焦未來想發展的領域。」

自學教育鼓勵孩子跨出傳統教室,探索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圖/吳榮偉)自學教育鼓勵孩子跨出傳統教室,探索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圖/吳榮偉)

高中時期,陳震宇更加確定自己的興趣與未來發展,於是選擇申請個人自學。喜歡電影的他上了電影課,同時拍攝了一部作品。此外,想創業的念頭,也讓他安排經營管理與投資理財的課程,累積創業所需知識。「在自學生聚會中,常有人好奇什麼課程是必排的?我的回答都是『沒有』,學習並沒有這麼多限制,你所關心的課題都能成為課綱內容。」


而作為自學課程的開課老師,吳榮偉相當認同陳震宇對於自學的看法。「學習的道路是開放的,有別於國民義務教育中教導的典型思考,我便常常在課堂上挑戰學生的價值觀。」吳榮偉以法國有名的科普作家尚—亨利・法布爾為例,他的經典著作《昆蟲記》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如果只用文學角度來閱讀就有些可惜了,他將大量對昆蟲的觀察與實驗資料融入書中,所提及的科學知識一點都不含糊。在吳榮偉的課程中,閱讀《昆蟲記》既是上國文課,也是上自然課,不再是傳統對於課程與知識的區分方式。

陳震宇,以自學方式完成國、高中學業,為自學生交流平台「聚起來!Chu Chi Lai!」創立者。(攝影/Ray Chang)陳震宇,以自學方式完成國、高中學業,為自學生交流平台「聚起來!Chu Chi Lai!」創立者。(攝影/Ray Chang)吳榮偉,在天母、士林地區擔任在家自學共學團 體老師,開設「榮偉叔叔的哲學課」。(圖/吳榮偉)吳榮偉,在天母、士林地區擔任在家自學共學團 體老師,開設「榮偉叔叔的哲學課」。(圖/吳榮偉)

家庭支持與自覺力是自學關鍵

接觸自學多年,吳榮偉跟陳震宇先後提到,大家總愛比較自學與傳統教育的優劣之處。吳榮偉觀察到,常有許多人以傳統教育的基準來評斷自學成效,甚至自學生也會比較誰考上較好的大學,在這樣的過程中,總會有學生開始對自學失去信心。


陳震宇在自學期間也曾感到迷惘,選擇自學的確去除教育體制內的限制,不用遵循一樣的課程表,使每個人可以適性發展,卻也讓他花了一些時間摸索自己的志向,甚至懷疑自學的成效。他認為,此時家長扮演了重要角色。「父母親是否能理解孩子在學習環境中遇到的狀況?對於孩子想發展的領域,能否給予建議或支持?父母親的陪伴與引導,對於自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助力。」除了家長,陳震宇也提及「同儕」的重要性,有同儕相處更能創造一起成長的動力,因此即便從高中開始選擇個人自學,陳震宇也經由創辦「聚起來!Chu Chi Lai!」召集自學生,透過聚會彼此交流、學習與成長。

至於何種學生適合自學?陳震宇認為,對於未來想做的事已有想法的學生,便蠻適合選擇這樣的方式。吳榮偉也說,他就曾碰過這樣的學生,因為想學習製作法國巴洛克時期的宮廷服飾,需要能掌握古法文,於是來到吳榮偉開設的課堂,「這個學生對於自己的目標非常堅定,即便父母都希望他能走傳統的教育方式,但都沒有辦法改變他想選擇自學的想法。」

台北的自學資源隨處可見

在台北,有許多實體資源是自學利器,例如美術館或博物館就是陳震宇推薦的好所在,「一方面這些場館的資訊量很豐富,再來這些場館也極適合父母陪伴孩子一同前往,不論是常設展或特展,都有明確的主題性可以學習。」


主要在天母、士林一帶開設自學課程的吳榮偉,也會帶著學生到附近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或是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藉由館藏設施進行課程,他還特別提及科教館不只有展覽,也提供場地出租服務。


而陳震宇則推薦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每個樓層都有不同功能,有練團室、視聽室、演講廳等,交通也十分方便。」來此活動,憑學生證還能免費租借場地,因此在自學時期,他與同伴很常在這裡舉行聚會,也有自學樂團的朋友在這裡練團。


此外,台北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樣是上課的好教材,吳榮偉最常跟學生前往陽明山,行走風櫃嘴至擎天崗這條「風擎步道」,步道兩旁有許多冷杉,是台北市唯一可見到的高山林相。在吳榮偉跟陳震宇眼中,台北市可供自學的資源隨處可見。


陳震宇和吳榮偉皆同意,真正想學會一個技能或獲得問題解答的心情,會讓一個人在沒有學校規範、沒有排定課綱的狀況下,自動自發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並且觸動學習的熱情。即便不是學生身分,但只要跳脫過「學習只能在教室與課堂中發生」的認知,其實自學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看似不循傳統框架的自學教育方式,其實正反應學習的本質,值得教育者和家長參考。

陳震宇與自學生們透過定期聚會,交換自學心得和意見。(圖/陳震宇)陳震宇與自學生們透過定期聚會,交換自學心得和意見。(圖/陳震宇)

文ー田育志
攝影ーRay Chang、張芝語
圖ー吳榮偉、陳震宇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