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8月第583期—總算保留了城市記憶的片斷 公園號酸梅湯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09-19

4830

公園號酸梅湯
日本時代如果站在台北市衡陽路與懷寧街口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入口處往西望,右側衡陽路1號本應是「三葉莊」旅社,左側衡陽路2號則為「升川洋服」;如今三葉莊拆了,但洋服店的建築還在,戰後這裡在1966年前還應是「一分利麵包店」,後來才變成「公園號酸梅湯」。
 
1956年的報紙上有則廣告:在今之忠孝西路、以前叫中正路(1714號)上有家「天津公記」酸梅湯,大杯5角,還批發酸梅桂花、酸梅滷等,但不知是否和後來作家朱天心在她的作品裡提到就讀北一女時會下課衝來買「公園號酸梅湯」有關?因為這家酸梅湯原只是一部裝載飲料的手推車,顧客來買就用塑膠袋綁橡皮筋帶走,遇雨則躲進亭仔腳,這一進一出的,後來不知為什麼就擁有了店面。
 
我住台北時也常去,乃趁機向老闆討教祕方,大抵為甘草、陳梅、桂花、山楂這些防流感的材料不可少,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用可裝5百杯量以上的大鍋煮才不會走味,煮好後又得冰鎮,而不是往湯中加冰塊,那反而會沖淡了味道。
 
昔日臺北城的共同記憶
這棟仿巴洛克式的牌樓厝地址為衡陽路2號,日治時期則為榮町1丁目30番地,從文件和老照片裡判斷應是「升川洋服店」,專門販售洋服、軍服、各學校制服等,老闆是升川二三二。旁邊的新公園完工於1908年,為了有別於1897年完工的第一個大型公園「圓山公園」,因而命名為「新公園」,是台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今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對這一帶有著城市共同記憶者,我還注意到「都市偵探員」建築教授李清志的描述:中學時期每天晚上補習下課後,總要走到衡陽路搭公車回家,在新公園側門口,可以看見2棟典雅又富人性的建築,各自站在衡陽路轉角兩側街口;其中一棟被塗抹著橘黃色的油漆,大大的招牌寫著「公園號」3個字,附近穿著尊貴綠色制服的第一女高學生,常常在此買酸梅湯喝;而早年2樓的「田園」西餐廳,聽說是當時臺北城中少數播放古典音樂的西餐廳,許多文人雅士都喜歡在此聚會寫稿,孫越主演的同志電影「孽子」便曾以此地作為拍攝的場景。
 
榮町的建築形式在1912年的臺北市區改正裡被統一設計與規範,到了戰後初期基本上仍保有其美麗的街景,在李清志的年紀還看得到,他說:另一棟與「公園號」面對面的古典建築是「三葉莊」旅社,這棟建築的立面雕飾設計比起「公園號」更為繁複精巧,特別是紅磚的洗石子材質之間的搭配,更顯出設計者的功力。
 
三葉莊旅社於1990年代在即將被指定為古蹟時,一夜之間拆除,於是現在從公園入口處往西望,便覺得平凡無奇;而公園號被塗成了上橘下黑,從舊照上,應非如此,但總算將片斷的記憶保留了下來。
 
手機掃描看建築影片
▲2手機掃描看建築影片。
 
現今的公園號酸梅湯牌樓厝。(魚夫攝)
▲現今的公園號酸梅湯牌樓厝。(魚夫攝)
 

文‧圖‧攝影/魚夫(弘光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資料更新:2016/09/19 14:24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