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10月第585期—台北老城區的蛻變重生 翻轉艋舺 風華再現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10-18

4260

在全球化的反思浪潮下,如何凸顯在地化風格,成為一門城市顯學,尤其是世界級的古都舊城,皆積極重塑屬於自己的城市風格,132 歲的台北城也是如此。如何讓老城市擁有新生命,是當前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

 

世界古城振興改造 活化地方產業

京都是日本文化的縮影,為了振興千年古都,日本在 1974 年通過「傳統的工藝品產業振興法」,此一法案活化了日趨式微的地方產業,更特別針對人才培育、設計開發和硬體建設投入幾十億資金。從傳統找到生活的價值,不僅讓地方產業繁榮,更讓全世界感受古都自慢的魅力。

▲從傳統中找出新價值,不僅能讓地方繁榮,更能讓世界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圖/Fotolia提供)


而另一座古城首爾,藉由清溪川重新整治工程,讓原本深埋地底的排水溝,以嶄新面貌重塑都市景觀。水道兩旁的路樹,搭配韓國傳統名畫裝飾而成的壁畫,以及重現昔日居民生活的洗衣石與石橋等,不僅讓原本黯淡的江北地區充滿浪漫氣息,更成了觀光新景點。


軸線翻轉 舊城區展新面貌

國際級城市在做的事情,台北市也沒停下革新的腳步。艋舺(今萬華地區)是台北較早開發的區域,因鄰近淡水河,舟楫之便使得商業活動發達,繁華興盛,之後隨著河沙淤積,城市發展重心東移等因素,而漸趨沒落。

 

為了重現西區風華,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西區門戶計畫」、「中正萬華復興計畫」。今年初忠孝橋引道拆除,不僅讓沉寂已久的北門重現於世人眼前,更是西區軸線翻轉的開始,之後也將針對台北車站周邊的行人空間、行車動線與公車路線等進行整體性規畫,未來機場捷運通車後,便能滿足大量出入的人潮及產業活動。

 

除了硬體設施,「西區門戶計畫」以「台北城歷史魅力重現」為核心精神,將區域內的公共土地、建築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再利用,從景觀空間設計的概念出發,用鋪面、植栽、景觀設施物等方式,呈現歷史空間意象,展現豐富的都市紋理與歷史內涵,讓西區不僅是台北市交通轉運的樞紐,更是最耀眼的城市門戶。

 

指標性公共建設 帶動周邊發展

與萬華車站共構的「雙子星大樓」,則是「中正萬華復興計畫」一大亮點。啟用後的雙子星大樓,西棟將結合萬華西站客運功能,並引入旅館業,東棟則為餐飲辦公複合大樓,除了規劃市長第二辦公室,市立聯合醫院院本部及勞動局等市府機關將陸續進駐,除代表市府對於萬華地區的重視外,隨著人員進駐帶動的人流,將可活絡當地的商業發展;雙子星大樓內更規畫社區居民活動中心及社會局婦幼館,為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雙子星大樓啟用後,將帶動萬華區人潮的流動及產業的活絡。(示意圖/台北市政府財政局提供)


來到萬華,緊繫台北人的民生大計長達40年的傳統市場在此匯聚。其中,環南市場預計於今年11 月開工改建,而第一果菜市場與魚類批發市場則預計於明年10月至12月開始動工。市場改建後,將改善整體市場經營環境,萬華區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將獲得提升。

 

軸線翻轉讓萬華一步步找回往日的繁榮與風華,市府更透過「萬華區艋舺商圈產業振興發展計畫」,積極發掘在地藝匠達人及亮點店家,重現萬華產業的光榮時代,並以艋舺的人文歷史、飲食文化及產業文化等不同特色,精心規劃3條主題小旅行路線,邀請民眾實際走訪,在新舊交替之間,品味艋舺的萬千風情。

文/葉亞薇
圖/台北市政府財政局、Fotolia提供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