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3年4月第555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多元环保葬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3061

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多元环保葬
台北画刊555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多元环保葬随着高龄化社会来临,「身後事」也有更多元化的选择。传统的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土葬方式,已经有了新的作法。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将骨灰埋入花下、树木下,甚或抛向海中的多元环保葬法兴起,往生者以更多形式遗爱人间。

环保葬法符合简约生活趋势
传统上,家属对往生者的後事皆相当谨慎,会挑选适合的时机,进行殡葬仪式,因此每到「好日子」,台北市殡葬管理处的礼厅和火化炉场次常常一位难求。但曾经将先人由土葬改为树葬植存的王伯伯说:「北市房价高,连墓地价格也高昂,数年後还要『拣金』,礼俗较多,所以还是环保葬比较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多元环保葬打破了「据洞为亲」的土葬传统,让骨灰在大地中化作春泥,更延续了传统上入土为安的观念。目前台北市殡葬管理处为了鼓励民众多采用环保葬法,推出凡是申请以环保葬方式安葬者皆免收费的措施,总的来说,至少可比传统土葬省下至少7万元以上之费用(以土葬而言,北市最小坪数公墓价格为7万3,200元,且使用年限仅7年,期限到了仍需处理起掘及晋塔事宜)。

目前比较多人采行的树葬与花葬两种方式,是将骨灰研磨成细粉之後装入可分解的棉纸袋中,埋葬於植物根部附近。而为了保持环境的美观,现场并不会立墓碑,也不会记录亡者姓名,但是殡葬处考量家属祭拜追思的需求,不论是树葬或花葬区,皆有划分植存区域,让家属能找到先人骨灰的大略位置。

此类安葬方式让往生者与大自然合而为一,不仅保有「入土为安」的传统习俗精神,又能让逝者回归绿意怀抱,已渐渐为民众所接受,截至民国102年底已有五千多人参与。

台北画刊555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多元环保葬▲选择环境优美、百花簇拥的墓区作为长眠的地方,让生命在大自然中延续。

台北画刊555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多元环保葬▲前往花葬区追思时,请以鲜花代替供品,悼念先人。

长眠优美环境 家属宽慰安心
在阳明山第一公墓的阳明山臻善园(花葬区),有18个分区,各区以不同的花卉植物布展,总计有五千个穴位可循环使用,兼具美化景观及环境保护等多重效益,过世的亲人能长眠於如诗画般的优美环境中,也让前来追思的家属宽慰安心。

2月底曾参加花葬的陈先生说,他的姐姐在去年因癌症过世,生前就决定要将骨灰洒入土中。甚至在生前就与家人讨论下葬的地点,最後在阳明山臻善园入土。观念前卫的姐姐生前认为,采环保葬法所省下来的资金可留给在世的孩子运用,而孩子如要前往祭拜,也可以直接坐公车到阳明山,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跟妈妈说说话来追思悼念。

海葬则是将过世者遗体火化後,将骨灰研磨处理,装入环保棉纸袋及安息盒内,後人再前往码头登船,待船只航行至外海(6公里处),由亲人在默祷後将安息盒与鲜花掷入大海。活动过程中殡葬处也提供专车接驳服务,在第一殡仪馆的追思仪式结束後,即搭乘专车前往码头搭船,节省等待的时间。

曾把骨灰千里迢迢由美国带回台湾的谷小姐说,父母在退休後移民美国,而父亲过世前交代以海葬处理後事;但由於父母感情深厚,子女们是待母亲过世後,才将两人骨灰运回台湾,以海葬掷入台湾海峡,落叶归根。


台北画刊555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多元环保葬

▲身後将骨灰抛向海中,身体力行环保理念。

多元环保葬能让往生者「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身後与大自然共存长眠、「庇荫」後人,释出更多绿地及休憩空间,为子孙留下人间净土,将生命幻化出新价值。



文/曾妮可 
图/台北市殡葬管理处提供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