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2月第563期—青田七六 簡單風貌滿是回憶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3470

臺北是我最熟悉的故鄉,除了到美國念書之外,我沒有離開過這裡,一直定居在大安區,現在住的瑞安街,只要穿過大安森林公園就 到了我的兒時住所—青田七六。

六十多年前,我剛到臺灣時, 整個臺北和現在截然不同。那時的臺北市人口只有二十幾萬,公共汽車也只有1、2、3路三種路線。瑠公圳還沒被柏油路覆蓋起來,大安森林公園現址是有人耕種的自然田野;空氣很乾淨,甚至從和平東路、羅斯福路口,望向六張犁的拇指山,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棵樹。

青田街旁是和平東路183巷,再 過去全都是水田,一直連到瑠公圳,而新生南路,現在的清真寺對面,有一座只有人跟腳踏車能走的小橋,過了小橋就是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有寬敞、自然蜿蜒的水道,水牛常在裡面泡澡。夏天颱風一來,總是淹水,沒幾天路上低窪的坑洞就會出現小蝌蚪,可見人車很少。只要用鐵瓢子往水溝一舀,水往地上一潑,好幾隻泥鰍在馬路上不停掙扎跳動,所以我從來不吃泥鰍,總以為是那樣舀來的。

現在的青田七六大體上保持了我幼時住家的風貌,只是院子裡的大樹和以前相比,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後面的游泳池也打掉了;現在做餐飲的小廚房,原本是一個很講究的防空洞,那時因為二次大戰後期,美軍對於臺北的轟炸掃射相當密集,因而建成。
台北畫刊563期—青田七六 簡單風貌滿是回憶
▲亮軒回憶幼時青田七六周邊全是水田,幾經物換星移,現今屋子大致上保持原有風貌。(楊智仁攝)

我的經歷沒什麼好談,學的是傳播、曾經擔任廣電系主任,但我教的是美學、邏輯、中國古代經典以及現代戲劇,所以定位自己勉強是 文科方面的老師,其實我踏入文學創作比傳播工作還要早,文學是深奧廣泛的世界,用盡一生一世都學不完,也是我一生的志業。早期的大安區是我成長的地方,許多題材都是從這樣的生活經驗中發展出來的。
台北畫刊563期—青田七六 簡單風貌滿是回憶

對於臺北市,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圖書館。臺北有絕佳的圖書館系統,若你要找的書不在架上,在其他分館也沒有被預借,只要預約,一天之內就會幫你調書送到櫃檯。除了借閱書籍之外,圖書館時常舉辦各種繪畫、雕塑等社區性的展覽,也有開設相關課程。我最喜歡的是北投圖書館,它位在林木茂密的北投公園裡,只要有空,我會去那裡看書。而臺北最讓我稱道的就是區公所的服務,有次皮夾掉了,我在五十分鐘之內拿到所有官方的新證件,包括身分證、健保卡、駕照。這樣的效率,舉世無匹。

我習慣跟臺北人生活在一起,臺北人在買東西的時候會跟店員說謝謝,我那年到香港,跟店員說了聲謝謝,朋友跟我講,在香港用不著如此多禮。我們的公車乘客在下車前也跟駕駛互說謝謝,陸客見了大 驚。街道乾淨程度不輸日本,國際性的藝文展演活動幾乎天天都有。臺北人很和善、文化也多元,由全 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格的城市,有秩序,氣質文雅,既現代又傳統。
 


口述/亮軒(文學家)
採訪撰文/許凱森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