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动物园夜间延长开放~观察「夜猫子」绝佳时机!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8-03

更新日期:2018-08-03

3642

明天(8/4)是一年一度的「国际猫头鹰意识日International Owl Awareness Day」。猫头鹰是鴞形目鸟类的泛称,全世界约有200种,近年来由於饲养猫头鹰当作宠物的风气意外盛行,部分亚洲地区不当的捕捉与非法贩售,使得部分种类的猫头鹰野外族群已濒临灭绝。台北市立动物园目前共照养了黄鱼鴞、褐林鴞及领角鴞等三种台湾本土的猫头鹰,牠们不约而同都有遭逢劫难却幸运存活的生命历程,期望透过牠们的故事,能让民众对猫头鹰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欢迎大家把握台北市立动物园暑期夜间延长开放的机会,拜访这三个可爱的猫头鹰家族。

台湾有13种猫头鹰,台北市立动物园透过参与林务局野生动物救伤收容计画,陆续照养了黄鱼鴞、褐林鴞及领角鴞三种本土猫头鹰,牠们都是珍贵稀有的保育类留鸟。1992年由当时还是热血研究生,现在於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服务的孙元勳教授,将一只救伤的黄鱼鴞雏鸟亲自送到台北市立动物园照养,保育员为牠命名为「嘿美」,2012年时「嘿美」与当时同样因为救伤来到动物园的年轻公鸟「爱洛」配对成功,牠们的第一个孩子「小猪」如今已经5岁大了。为了让黄鱼鴞妈妈「嘿美」和爸爸「爱洛」能够继续增产报国,在「小猪」一岁大成年之後,便搬迁到单身宿舍展开独立生活,因此目前鸟园雉类珍禽区的黄鱼鴞活动场,仅能看到「嘿美」和「爱洛」的身影。

现年32岁的褐林鴞「ㄎㄎ」是动物园资深动物代表之一,原本形单影只的牠非常地寂寞,幸好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将救伤收置的雌性个体「宝咖咖」转介到动物园定居,「ㄎㄎ」才终於摆脱王老五的身份。「ㄎㄎ」和「宝咖咖」过去虽然有过产下受精蛋的纪录,但在孵化後期因为胚胎不健全或停止发育等因素,母鸟随即放弃孵化,直到去年(106)5月上旬时,保育员於褐林鴞户外活动场内捡拾到一颗蛋,送往人工孵化室进行孵化,并透过人工哺育的方式,顺利带大雄性的褐林鴞宝宝「雪宝」,现在大家只要到鸟园广场猛禽区逛逛,就能看到「雪宝」和爸妈比邻而居,亲子间的互动十分有趣!

栖息在低海拔阔叶林的领角鴞,是台湾最常见的一种猫头鹰,因为生活环境和人类最接近,每到繁殖季节,经常有民众在山区拾获正在学飞的幼鸟。目前台湾动物区小兽馆内住了6只领角鴞,牠们都是救伤收容个体在动物园内繁衍的後代,属於夜行性动物的牠们,白天总是各自占领一个舒适的角落安静地睡觉,约莫下午6点以後才会开始活动和进食。最近保育员在活动场内增加了一个容量较大的水盆,天气炎热的傍晚,只要耐着性子驻足观察,就能看到牠们站立在水盆边上洗澡。自8月4日(六)起,台北市立动物园还有4个周六於夜开延长开放至9点,欢迎大家把握机会,登门拜访这三个「夜猫子」家族!

相关连结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