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一家面包店的远望\刘克襄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6-03-29

更新日期:2016-05-27

发布单位:观光传播局 观光发展科

3532

  一家面包店的远望\刘克襄

      火头工实践社区烘焙坊的真义3.jpg

十多年前,百年历史的木栅市场入口,竟然出现一家欧式面包店,让人大感吃惊。

以前走逛传统市场,多少会遇见面包贩售,木柜上摆着常见的葱花、红豆和菠萝等日式面包。我却未看过,以手工和长时发酵做为初心,强调健康食材的店面。

品嚐一次後,我们举家就成为阿段烘培坊的忠实客户。尽管路程有些远,因为它的存在,反而更勤於走逛木栅市场。有时前往猫空爬山,还会在此买好午餐,再搭小10公车上去。後来,进行几场台北传统市场导览时,特别选择这里。除了考量自种蔬果的小农特别多,这家烘培坊更是提示,一个新面包时代的到来。

阿段烘培坊.jpg


约莫五六年前,此间烘培坊搬家了,但距离市场仍不远。一间社区面包店的完整内涵,反而愈发成熟。他们继续研发,消费者亦成长。欧式杂粮面包的素朴风味,逐渐被消费者接受。不知不觉,面包店成为周遭街坊不可或缺的商家,亦是食安知识交流的平台。很多人不仅长期支持,还认同他们坚持的理念。

绰号火头工的师傅,无疑是灵魂人物。人生过了半百,才开始摸索面包,但因为历尽社会沧桑,更能揉捏出一套面包的生活哲学。很少面包师傅像他,理工科高学历背景,却热爱诗词艺文,甚而藉着多项乐器陶冶心性。

看到他站在面包柜前,肃穆地以云南乐器葫芦丝吹奏乐曲,最让人动容。那是另一形式对面包的尊重,每一个出炉的面包,彷佛都是听音乐而圆满。

近年来,台湾的烘培师傅在国际竞赛不断获奖,台北的面包店如雨後春笋,早已是烘培之都。如今我们的制作技术更达一流水平,接下的挑战,应该是更高层次的文化论述,提昇台湾面包的内涵。

重乳酪起士.JPG


火头工试着以在地食材制作,经过多年摸索,早已走出一条路。如今店里的面包,大量采用新鲜的本土小麦,愈发受到好评。如果更多面包店愿意朝这个方向努力,将会帮助农民拓宽杂粮契作的面积,带动新一波台湾农业的多元改变。

他不只有此梦想蓝图,还以店面创设工作坊,招揽有兴趣制作面包的年轻人,前来切磋技艺。日後前往各地开业,一起宣扬理念。

一间小小烘培坊,不只提供新鲜面包,还拥有前瞻的食材信念,真让人欢喜。期待未来,每个社区都有类似的面包店,创造自己的风格,展现制作的美学信念。

刘克襄%20(11).jpg

资料来源观光传播局 观光发展科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