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响应「拯救世界濒危青蛙日」 台北赤蛙重返野外栖息地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04-27

更新日期:2020-04-27

发布单位:台北市立动物园

2511

台北市立动物园与新北市政府农业局於2013年开启双北合作,推动台北赤蛙与栖地复育。今(4/25)日响应「拯救世界濒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活动,携手於石门区的一处农地,进行台北赤蛙先期野放,尝试让域外复育的台北赤蛙,迈向域内保育新页。

台北市立动物园2014年正式启动台北赤蛙圈养繁殖,在台北市政府支持下,先後於动物园内设立肩负保育繁殖的户外与室内独立饲养室。经过多年试验,2016年克服繁殖与照养的困难,成功建立稳定的域外安全族群。今年於「拯救世界濒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这天,与新北市政府农业局合作,将圈养繁殖的台北赤蛙个体,在新北市政府农业局与农民合作的生态友善农地,进行先期野放试验。藉由後续的监测行动,来评估所选定的友善农地环境,是否符合台北赤蛙活动需求,又有哪些环节须要进一步改善,以打造兼顾台北赤蛙栖息与农业活动的园地,并作为日後台北赤蛙野放与扩散的核心基地,期望能开启台北赤蛙复育新里程碑。

台北赤蛙(Hylarana taipehensis),被列为保育类二级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体长仅3-5公分大小,背部金黄绿色或是绿色,体侧有白色背侧褶极为醒目,背侧褶内外侧各有一条白线,因此侧面看起来是两条黑线和两条白线交错排列,非常美丽且特殊,由於台北赤蛙没有明显的外鸣囊,叫声是单音细小的「叽」,并不容易听见,但却是新北市早期在三芝、石门低海拔草泽、湿地、水田一带常见的蛙类。

随着环境开发变迁及农药和化学肥料大量使用,让台北赤蛙栖地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野生族群濒临灭绝。在双北合作的架构下,针对台北赤蛙的个体生活史与圈养繁殖技术等进行研究、整合学术研究与生态友善农业,透过文献与标本的蒐集、现场生态调查、环境栖地分析,以及专家学者现场勘查,建立合适的复育模式,再结合三芝与石门地区友善耕作农村,以及一群具有保育理念的农友,透过栖地改善营造适合台北赤蛙栖息的环境。

今天的野放过程十分顺利,也是台北市立动物园首次将圈养繁殖的本土物种野放回归山林,今後,研究人员将持续观察台北赤蛙在这片野外栖地的活动,累积更多的科学资料与经验,更期盼这群珍贵可爱的台北赤蛙们,能够凭一己之力,在自然环境内顺利繁衍下一代,为双北合作的台北赤蛙保育计画,写下新的篇幅。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