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小懒猴丰富化设施?是新生宝宝「麻荖」啦!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12-22

更新日期:2020-12-22

发布单位:市府-台北市立动物园

4150

现代化动物园为了提升动物福利,会尝试在动物照养环境里,放入各式各样的行为丰富化设施,让动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有机会展现出类似野外的自然行为。但最近许多游客经过热带雨林室内馆(穿山甲馆Pangolin Dome)的夜行动物区,都发现小懒猴活动场似乎多出一颗奇怪的小毛球,被单独放在栖架上,看起来就像是保育员新制作出来的行为丰富化设施,让小懒猴要咬开小毛球才能取得里面的食物。但其实这颗小毛球可是活生生的动物,是小懒猴妈妈於11月14日生下的宝宝,只要离开爸妈身边,新生宝宝就会缩成一团球,看起来很像传统美食麻荖,保育员因此为牠取名为「麻荖」。
保育员:没关系,我会护送你回家!(陈云摄)
小懒猴生活在越南、寮国和柬埔寨的原始雨林和次森林中,体型小、具有浅棕色的毛皮、白色的腹部以及大大的眼睛,貌似缩小版的泰迪熊。野生小懒猴透过摄取的食物,使腋下产生的分泌物具有毒性,小懒猴也会舔食腋下分泌物,让牙齿获得毒性,并成为受到威胁时最好的自我防卫武器。在人为照养环境下,因为食物的品项不同,腋下分泌物就不再具有毒性。
其实这颗小毛球是小懒猴妈妈於11月14日生下的宝宝(陈云摄)
在野外小懒猴宝宝出生後,妈妈若外出觅食,就会把新生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让宝宝缩成一团毛球停留於树枝上,避免被危险的掠食者发现。而穿山甲馆夜行动物区小懒猴活动场里的小毛球,其实就是被妈妈到处「丢包」的新生宝宝,由於爸妈生活得太轻松自在,闭园时常需要细心的保育员帮忙将宝宝送回巢箱中。当爸妈离开身边之後,小懒猴宝宝就会把四肢和脸埋起来,所以游客走入夜行动物区步道时,昏暗的灯光,加上看不出脸及躯干等特徵,自然不容易发现小毛球就是小懒猴宝宝。浅棕色卷毛营造出凹凸不平的感觉,没仔细看或许还真以为是保育员不小心把麻荖放在小懒猴活动场里,不过也不算说错,因为宝宝的名字也确实叫「麻荖」。
小懒猴妈妈:亲爱的,我们是不是少了什麽呀???小懒猴爸爸:有吗?我想不起来耶!
台北市立动物园原本的夜行动物馆已经拆除,新建造的穿山甲馆特别在原址保留了小区块的夜行动物区让民众参观。当民众从室外进到夜行动物区时,时常忘记夜行动物区要保持安静并关闭闪光灯,动物园再次提醒大家,进入穿山甲馆夜行动物区时,请保持安静,如需拍照记得关闭闪光灯,并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示避免步道阻塞,让其他游客以及动物们有更好的游园及生活品质,也欢迎大家来到台北市立动物园穿山甲馆,寻找可爱的小懒猴宝宝「麻荖」。

相关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