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8月第595期—历经沧桑一美人 杏花阁大酒家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08-17

7455

台北画刊106年8月第595期—历经沧桑一美人 杏花阁大酒家现在台北民生西路上的杏花阁大酒家,其实是在196481日开幕的,在日治时期,这里的地址系台北市太平町四丁目一番地,本为文裕茶行,老板名唤林九畴。从日人佐佐英彦《台湾之产业と其の取引》所制表格的台湾包种茶出口及再制商名单(1927年底)来看,已经传承给林东辉。

 

风靡国际 外销台湾茶

包种茶在日治时期为台湾出口大宗,这种茶原称「种茶」,因为是使用纸张或铅等包覆起来,才称之为「包种茶」。日人治台後,茶业产量开始增加,1896年仅止於146万斤,到了1926年骤增为890万斤,同年出口量已超过乌龙茶,东南亚市场也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当时日本政府积极布局南洋航线,并将「台湾银行」的金融网路逐次整备完成,成为茶商周转的中心,影响所及,取代了自1860年代以来掌控台湾借贷业务的「汇兑馆」、「妈振(Merchant)馆」等,到了1907年更是消声匿迹;另一方面从清末到民初,中国因革命情势而动荡不安,本来雄踞东南亚的茶叶市场出现品质不稳定的现象,台湾茶乃趁机而入抢占安南(越南)、暹罗(泰国)、海峡殖民地(新加坡、槟城、麻六甲)、荷属东印度(印尼),其中又以爪哇为主要市场,但自1928年起,东南亚华侨开始抵制日货,同时也严重影响当时日本殖民地的台湾茶出口。

 

从老地图来看,文裕茶行厝边隔壁几乎全为茶行,如「蚁兴记茶行」、「悦记茶行」、「新芳春茶行」等,正对街还有大和茶行,1930年代茶行栉比林立,依据日人的研究,至1927年底台湾包种茶出口及再制商40大名单如下:郭河东公司(负责人郭汉泉)、永裕茶行(陈朝煌)、建成(黄毓秀)、建泰茶行(陈雨经)、荣兴(陈荣森)、锦记(陈天来)、珍春(王连乞)、培严兴记(蚁辅)、护记泰昌(陈护臣)、李亿昌(李宗回)、丰盛(陈雪如)、协盛(陈师平)、美盛述记(陈广述)、发记(洪汝辉)、元隆文记(蔡丁氏妹)、谦茂(陈清玉)、义和(陈宝镜)、时记(陈以时)、新芳春(王芳群)、进益(郑荣根)、谦记(李锦修)、景茂(扬升额)、联盛(翁瑟士)、德茂(陈流)、成记(马亦X,无法辨识)、同记(王清友)、信记(曾信)、进春(周卯)、胜德(李执)、义兴吉(苏超源)、茂圃(李澄波)、文裕(林东辉)、振香(陈型嘉)、德记(王孝德)、奇峰(高厉)、英记(陈隆德)、新逢圃(陈礼躭)、益发(周植田)、信源(洪基隆)、木栅茶业公司(张福堂)等40家。因此文裕茶行的建筑型态上和隔邻的「新芳春茶行」颇有许多相似之处,正立面山头有着华丽的卷纹,亦带有新艺术风格的几何图案,应是参酌了西方建筑技法。台北画刊106年8月第595期—历经沧桑一美人 杏花阁大酒家

 

然而,战後的文裕茶行不知发生何事,1964年的81日变成有女侍陪酒的酒家,不过这种酒家和战前诸如「江山楼」、「蓬莱阁」等不同,酒家菜色亦相去甚远,原有的艺旦表演已不再传承,取而代之的是「那卡西」(流し)乐团,出入分子亦颇为复杂,1976423日,发生因武打明星王羽而引起的喋血事件,名噪一时,但最後仍敌不过色情酒店与KTV等行业的挑战,於2015516日结束营业了。


文.图.摄影/鱼夫(弘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