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9月第596期—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总院长 黄胜坚:看尽生死 更尊重生命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09-16

3861

平凡人一辈子遇不到几次的生死关头,却是他的日常工作场景。

身为台湾治疗脑神经重症的顶尖高手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总院长黄胜坚,

曾从死神手中夺回许多重症患者的性命,

然而,现在的他却极力推广坦然面对死神降临的安宁计画。

 

「年轻的时候,我忽略了医疗是有极限的。」让他有了这麽大的转变,是在加护病房工作时,每日、每夜面对生离死别所累积的心理冲突。

 

黄胜坚自述,当时他认为把病人救活是医师的唯一使命,因此,面对预後不佳的病患,他仍然施予插管、电击等等急救措施,并以自己延长了病人数日寿命为傲。但,这些医疗行为,往往让病人的身体受尽折磨,最後还是撒手西归,也让家属原本重燃的希望,再度破灭。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总院长黄胜坚。
(摄影/陈弘岱)

 

看多生死 才知道医疗还是有极限

「医生,请务必替我儿子撑过今晚……」黄胜坚牢牢记得自己在台大医院工作时,一位病童的父亲含泪拜托。他的儿子因车祸脑死而从南部转院进来,向当时已在脑神经外科颇有声望的黄胜坚求助,但伤势实在太重,他也无能为力。

 

黄胜坚达成了这位父亲的心愿,但隔天一早,男童的父亲来到加护病房却惨叫倒地。原来,为了维持生命迹象,被输液一整夜的病童身体肿胀,连家人都认不出来。黄胜坚说,那时,情绪激动的家属质问:「你们是专业的,为什麽会搞成这样?」

 

「那时我才发现,『救命』,我是专业,但是家属的身心灵以及与社会的沟通,我真的不够了解。」於是,黄胜坚开始学习安宁疗护,并在2005年取得专科证书,积极推广安宁的观念。

 

在这期间,他看过妻子替丈夫签下放弃急救同意书,却倍受亲戚流言蜚语所伤。甚至,兄弟姊妹达成共识,但在国外的亲人却坚决反对。透过一个又一个案例的累积,他慢慢揣摩出最适合的沟通方式,并运用专业预测,尽可能告诉家属,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什麽样的问题。後来被昵称为「坚叔」的他,还蓄起落腮胡,就为让年轻的自己看起来更成熟、更具说服力。

 

高龄化社区的在宅安宁计画

黄胜坚後来到了人口不到25千人的金山地区任职,展开了自己与死神之间的新关系。

 

「社区里的居民若健康,就不会常跑医院;不常跑医院,他们就不会乱吃药。」他刚担任台大医院金山分院院长时,这里人口老化严重,医护人员招募困难,他首先重新编制医院人力,启动社区医疗服务。
▲黄胜坚多年的医病经验,让他对工作及生命有了更多体悟。(图/今周刊提供)

 

一开始,他请金山在地同事带他拜会地方宫庙、里长,说明推动社区医疗的决心,还曾被村民误认为是诈骗集团,呛声说:「哪有这麽好的事,有医生会来家里看病?」为了与地方居民博感情,他笑称自己身段变柔软、酒量也变好,超过半年的密集拜访,终於顺利融入社区,甚至妈祖出巡时地方居民还邀他抬轿。
▲黄胜坚在台大医院金山分院时,
开始带领医疗团队走入社区服务。(图/今周刊提供)

 

那时,金山分院申请了两床安宁病床,但推动很不顺利。「老人家的观念就是要寿终正寝,听到自己来日无多,都说要回家。」有一次,一位多重慢性病缠身引发器官衰竭的阿嬷想要回家,儿女意见不一,阿嬷遂向他求援:「院长你让我回家,然後你来家里看病可以吗?」

 

他不但答应了,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家属,一旁的主治医师大惊失色说:「此例一开,以後没完没了怎麽办?」身形像圣诞老公公一样的黄胜坚,以身作则尽力完成老孩子的愿望。隔天,他依约到府看诊,阿嬷一看到他,眼泪就掉了下来:「院长,你没有骗我喔,真的有来看我。」

 

奇妙的是,这位阿嬷不吃不喝,血压非常低,一般医疗判断下,在医院3天内就会过世。但她却每天笑咪咪地向医疗人员道谢,11天後,才在家中带着微笑安然离世。这让他对於医疗有了重新的体会与审视,也对生命的坚韧感到崇敬与神奇。

 

走进社区 身与心同时照护

2015年,黄胜坚出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总院长,也将居家医疗经验带到这里。不过这次的任务更加艰钜,因为他面对的是有800多位医生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但只有忠孝医院设有安宁病房,而且当时健保只有给付居家护理费用,并没有医师踏出医院走到社区看诊的先例。因此,联合医院内部对於黄胜坚喊出的「走进社区」理念,反对声浪颇大。

 

「我当时很坚持。」黄胜坚说,全球医疗趋势就是落实社区照护、在地老化,也已有实证医学出来。而且金山经验也告诉他,这个流程确实可行。「想办法把他们(医疗人员)骗出去,剩下的,病患与家属会教你。」黄胜坚说,他看到医疗人员带着疑惑出门,在途中遇见惊叹号,最後带着眼泪回来,联合医院的居家医疗团队也日趋壮大,不只照顾病人的身体,更学习着如何照顾病人、家属的心。
▲居家医疗服务让医生感受到不同的医疗经验与回馈。(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提供)

 

「居家医疗的穿透力与震撼力是很强的,我自己很清楚。」从一心想当医生的建国中学学生,到救人第一的脑神经外科医生,引导黄胜坚最後走向安宁医疗之路的,也许就是这股源自生命的穿透震撼力量。

 

文╱叶思诺 
摄影╱陈弘岱
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今周刊提供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