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2月第589期—日本时代的台湾就有屈臣氏了! 屈臣氏大楼的兴衰起落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02-14

7796



老作家东方白曾形容台北大稻埕的迪化街:「在这街上行一遭,就彷佛把〈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的连卷长画看一遍。」因为大稻埕几乎见证了台湾400年的汉人发展史。我听闻前辈画家郭雪湖(1908年)的名作「南街殷赈」(1930年),大略就是以站在这栋我所画的屈臣氏大药房的门口,往北看台北霞海城隍庙的视角所绘制的。

 

屈臣氏创立於1820年,清国嘉庆至道光年间,最初外国人被限制在澳门、广州一带活动,而当时东印度公司的医生皮尔森及英国人李文斯顿则在此开设「澳门药房」服务洋人。1845年屈臣先生(Mr. Thomas Boswell Watson)来到香港,开始和皮尔森等合作香港药房,其後其侄药剂师亚历山大.斯柯文.屈臣(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於1858年也来到香港,开始担任药房经理,1871年屈臣氏正式成为商业品牌。

 

最早屈臣氏是台中实业家李俊启全权负责经营,他本来在彰化员林开设「德寿堂」,经营药材生意,趁台中举行「共进会」(1916年)时积极行销,规模日渐扩大,1928年(一说为1917年)兴建了这栋位於台北大稻埕的屈臣氏大楼,以批发进口西药为主,也代理英国史谷脱(Scott)鱼肝油。

 

然而,香港屈臣氏派了经理齐塔蓝来到台湾处理商标,却将主要总代理权授予巫世传的「神农氏大药房」,这家药房就位於修缮後的「屈臣氏」往北几步的邮局隔壁。

 

巫世传是彰化溪湖人,14岁时只身到员林某药房当学徒,後来又到台北市屈臣氏大药房学习调制成药,1928年(昭和3年)自立门户。他精通西药,进口香港西药和化妆品等,根据其後人巫志贤的回忆,当时还在今之大稻埕贵德街开设制药工厂:产制神农散(治胃痛、肠绞痛等症)、肺必灵(治伤风、感冒、咳嗽等症)、杏仁精(作为冲泡杏仁汤的原料,饮用可润喉、治咳)、杏仁露(治咳、润喉),及九一四药水(治花柳、性病)等成药品,配送各地药房(局)寄售,或批售给药贩配寄各地家庭作备用成药。二次大战末期及台湾光复初期,其生产制造之各项药品经常在广播电台广告介绍,是时,药房业务繁忙,生意极为兴隆,可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形容当时盛况。

 

从神农氏大药房的生产,可以看出当时一般西药房的供需情况。另一方面,直到1926年时,李俊启的名声也不遑多让,当时报载香港屈臣氏的药品非常有效,适合华人体质,且全台归李俊启氏专营。可是到了1934年香港屈臣氏本店向法院提出告诉,控告台湾的李俊启擅自使用该公司的商标,这商标即是现存建筑立面3楼外墙所镶镌的飞龙与麒麟护卫七层宝塔图腾,且两旁书有「龙麟伴塔为记,别人不得冒效」的字句。

 

李俊启最终败诉,香港屈臣氏乃强力放送神农氏大药房才是正宗总代理店,自此战前台湾屈臣氏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但李俊启的儿子李义人则在日本长崎大学药剂系卒业,返台承继父业,专业经营,无奈因战乱等诸多原因,逐渐式微,1996年遭逢大火,直至2005年由市府列为巿定古蹟後,交由李家後代李永崇建筑师修复完成。▲修复後的屈臣氏大药房。(鱼夫摄)


▲手机扫描看建筑影片。


文‧图‧摄影/鱼夫(弘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