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3-26
2662
台北环保大跃进
台北市长郝龙斌在担任环保署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环保不要只是心动,而是要行动!」
这句话,台北市民听进去了。
曾经有位在台北生活的外国朋友在国际媒体投书,说他对台北实施的资源回收措施印象深刻; 因为房东几乎是一项项仔细地教会他该如何分类、如何回收处理,原本应该是繁琐而让人不便的规范,却让他感受到,在台北生活,「你必须对自己使用、消费过的物品负责。」
环保意识提升 垃圾分类随手做
每天晚上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都可以看到许多人,手中提着大包小袋,分别装着垃圾、回收物、厨余,有秩序地站在路 边等候垃圾车;这样的画面活生生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里仁为美」,也是台北日常生活中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台北市民杰出的公民意识,决定了城市的高度,让我们的城市 变得伟大;归功於垃圾费随袋徵 收与资源回收制度的落实,台北市 的垃圾总量已降低到实施前的35% 左右。台北人真正从环保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球负责。
台北的杰出表现,除了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亚洲排名第二的环保城市,超过东京、首尔、香港;更带动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环保制度创新,例如上海从2012年开始,宣布学习台北推动垃圾分类专案,希望2015年 全面实施;南京、深圳、广州也 各自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措施。甚至香港政府2012年实施垃圾袋收费政策,也是以台北成功实施并落实垃圾减量作为案例,希望有效执行。
活化淡水河 重返水岸乐悠游
台北的环保成就并不止於垃圾处理,而是陆海空全面推进。
严重污染的淡水河,透过严格取缔非法污染源,增设砾间接触曝气氧化工法设施,完成近八十万户污水接管工作,以及设置十二座截流站与二座污水处理厂,以提升处理量,达到三十年来最佳水质;流域鱼种自民国75年的56种成长至101年的87种;民众也越来越愿意亲水,三面怀抱台北的淡水河终於重新出现生命力。
▲经过活化的淡水河河滨,已是市民亲水的好所在。(王能佑摄)
推动绿色运具 空气品质大幅提升
同样地,为降低车辆排气对城市空气与温度的影响,台北加速推动汽机车减量,以及大众捷运等绿色运具建设进程。郝龙斌就任市长後,提出一年一条捷运通车的愿景,截至目前,台北捷运平均日运量已突破180万人次,随着今年底松山线通车,台北都会区捷运路网顺利成型,将更进一 步降低民众对汽机车的依赖。
此外,透过捷运串联的公车路网,则是让台北市的绿色运具使用比例超过五成。连带地,由於交通热点与家户、社区之间第一哩路与最後一哩的运输需求大增,让台北市力推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找到了生存空间,迅速在两年内提供超过160站、总使用量突破一千万人次目标,台北市的空气品质因此提升到近三十年来最佳状况,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健康。
▲与捷运串连的公车路网让台北市民穿梭自如,也减低对汽机车的依赖。(王能佑摄)
环保对台北带来的改变,早已超越一般人认知的「减法」,在做到垃圾、污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量之後,台北开始利用环保的「加法」,为市民生活带来新的效益。
由於家户垃圾减量到每天不到一千公吨,让台北各焚化炉的日处理量逐年下降,甚至因为没有垃圾可烧,必须改为轮流运转,也因此腾出更多容量,能够处理台北市三大掩埋场的可焚烧垃圾,终於让艰苦的垃圾山清理工程得以加速迈进。
原本高达52公尺的内湖垃圾山被清除後,不但一举解决垃圾入侵基隆河的问题,近千米绿带是基隆河贯穿台北市区唯一没有水泥堤防墙的区域,水岸景观更为开阔。
山猪窟垃圾掩埋场也逐步复育为山水绿生态公园,澈底扭转以往垃圾场脏乱恶臭的负面印象。木栅山区的福德坑也复育完成整片的生态绿地,还利用地形优势,兴辟了台北市难得一见的滑草场,从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堆,转型成为人群主动亲近的绿色奇蹟。
▲从前令人闻之色变的山猪窟垃圾掩埋场已复育成山水绿生态公园,充满悠闲绿意。(郭凤孝摄)
今年七月登场的第15届台北儿童艺术节也利用各式各样的回收物打造成创意无边的艺术作品,在万华剥皮寮历史街区,让孩童发挥想像力,对废材也能有不一样的创意思考!这也是环保再落实的具体行动。
环保,从心动到行动,台北做了最美好的典范!
台北市长郝龙斌在担任环保署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环保不要只是心动,而是要行动!」
这句话,台北市民听进去了。
曾经有位在台北生活的外国朋友在国际媒体投书,说他对台北实施的资源回收措施印象深刻; 因为房东几乎是一项项仔细地教会他该如何分类、如何回收处理,原本应该是繁琐而让人不便的规范,却让他感受到,在台北生活,「你必须对自己使用、消费过的物品负责。」
环保意识提升 垃圾分类随手做
每天晚上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都可以看到许多人,手中提着大包小袋,分别装着垃圾、回收物、厨余,有秩序地站在路 边等候垃圾车;这样的画面活生生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里仁为美」,也是台北日常生活中最动人的一道风景。
台北市民杰出的公民意识,决定了城市的高度,让我们的城市 变得伟大;归功於垃圾费随袋徵 收与资源回收制度的落实,台北市 的垃圾总量已降低到实施前的35% 左右。台北人真正从环保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球负责。
台北的杰出表现,除了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亚洲排名第二的环保城市,超过东京、首尔、香港;更带动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环保制度创新,例如上海从2012年开始,宣布学习台北推动垃圾分类专案,希望2015年 全面实施;南京、深圳、广州也 各自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措施。甚至香港政府2012年实施垃圾袋收费政策,也是以台北成功实施并落实垃圾减量作为案例,希望有效执行。
活化淡水河 重返水岸乐悠游
台北的环保成就并不止於垃圾处理,而是陆海空全面推进。
严重污染的淡水河,透过严格取缔非法污染源,增设砾间接触曝气氧化工法设施,完成近八十万户污水接管工作,以及设置十二座截流站与二座污水处理厂,以提升处理量,达到三十年来最佳水质;流域鱼种自民国75年的56种成长至101年的87种;民众也越来越愿意亲水,三面怀抱台北的淡水河终於重新出现生命力。
▲经过活化的淡水河河滨,已是市民亲水的好所在。(王能佑摄)
推动绿色运具 空气品质大幅提升
同样地,为降低车辆排气对城市空气与温度的影响,台北加速推动汽机车减量,以及大众捷运等绿色运具建设进程。郝龙斌就任市长後,提出一年一条捷运通车的愿景,截至目前,台北捷运平均日运量已突破180万人次,随着今年底松山线通车,台北都会区捷运路网顺利成型,将更进一 步降低民众对汽机车的依赖。
此外,透过捷运串联的公车路网,则是让台北市的绿色运具使用比例超过五成。连带地,由於交通热点与家户、社区之间第一哩路与最後一哩的运输需求大增,让台北市力推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找到了生存空间,迅速在两年内提供超过160站、总使用量突破一千万人次目标,台北市的空气品质因此提升到近三十年来最佳状况,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健康。
▲与捷运串连的公车路网让台北市民穿梭自如,也减低对汽机车的依赖。(王能佑摄)
环保对台北带来的改变,早已超越一般人认知的「减法」,在做到垃圾、污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量之後,台北开始利用环保的「加法」,为市民生活带来新的效益。
由於家户垃圾减量到每天不到一千公吨,让台北各焚化炉的日处理量逐年下降,甚至因为没有垃圾可烧,必须改为轮流运转,也因此腾出更多容量,能够处理台北市三大掩埋场的可焚烧垃圾,终於让艰苦的垃圾山清理工程得以加速迈进。
原本高达52公尺的内湖垃圾山被清除後,不但一举解决垃圾入侵基隆河的问题,近千米绿带是基隆河贯穿台北市区唯一没有水泥堤防墙的区域,水岸景观更为开阔。
山猪窟垃圾掩埋场也逐步复育为山水绿生态公园,澈底扭转以往垃圾场脏乱恶臭的负面印象。木栅山区的福德坑也复育完成整片的生态绿地,还利用地形优势,兴辟了台北市难得一见的滑草场,从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堆,转型成为人群主动亲近的绿色奇蹟。
▲从前令人闻之色变的山猪窟垃圾掩埋场已复育成山水绿生态公园,充满悠闲绿意。(郭凤孝摄)
今年七月登场的第15届台北儿童艺术节也利用各式各样的回收物打造成创意无边的艺术作品,在万华剥皮寮历史街区,让孩童发挥想像力,对废材也能有不一样的创意思考!这也是环保再落实的具体行动。
环保,从心动到行动,台北做了最美好的典范!
文/方旭
摄影/王能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