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3-26
1876
在万华香火最鼎盛的庙宇旁边,一位年轻女孩蹲得低低的,对着或坐或卧的身影连续拍了几张照片,突然一个恶狠狠的声音喝斥:「干什麽!马上删掉,我也是有肖像权的!」她连忙对眼前盛怒的脸孔说了「歹势」、「歹势」,然後拔腿就跑。
有时,她会视情况阿谀奉承,「没有啦,我看你『缘投』!」再伺机而动。不管他们的反应是什麽,在摄影者与被摄影者之间,虽然只有短短两公尺的物理距离,当中却存在十万八千里的心理鸿沟。
「拍摄街友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不习惯使用长镜头,比较喜欢直接靠近他们,可是有些人很凶、会吼我,少数会跟我闲话家常,大部分是不理不睬。」尽管被骂了几次,她依然流连在城市的边边角角。
欧波今年大二,是广告系的学生,不过相较於教科书传授的广告原理,她镜头下的事物总是晦暗无光,不但行销不了品牌,还将华丽的包装一一拆开来。
▲欧波的镜头下记录着不华丽却真实的人事物。(许斌摄)
回溯学摄影的起点,是为了帮学校音乐比赛记录点点滴滴,但画面愈动感,欧波愈觉绑手绑脚,「好像就只能在这个时机、这个地点、拍这样的照片。」思绪翻飞的她,总是很容易跳脱到台面外的世界,甚至顾不得手边正在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骑车途中,看到柏油路竟长了小草,还开花,我立刻停下车拍照。现在回头看看那张照片,虽然拍得不够好,可是当下真的很惊奇,好像生命突然有了力量,我就一个人在路边感动得不得了。」
这份多愁善感常常牵引着她的眼神,有一回欧波在剥皮寮看到一位阿公推着轮椅上的阿嬷缓缓前进,她被他们的深情所触动,於是她便尾随着这对老夫妇,并伺机拍下他们鹣鲽情深的一面,他们行,她便行;他们停,她便假装四处拍拍,後来,欧波上前把照片展示给他们看,一见到老夫妇笑逐颜开,她便松了口气说:「你们可以留联络方式给我吗?我想洗照片给你们。」阿公笑说:「我们每天都会来这里,你同个时间来就会看到我们了!」
「这是一种很永恒的感觉。」欧波说:「我也没想过为什麽会有冲动过去找他们,当初只是觉得这张照片应该可以让阿公阿嬷很开心。而且这张照片如果是一个展览的话,我会把它取名作『永恒的守护』。」
偷偷的,是一种摄影角度;平视着,也是一种面对他人的方式。因此当欧波拍摄街友时,必然压低了身子,以平行的视线望向他们;或是从其背影瞥向路人,等待上端落下来的斜睨眼神。偶有小孩好奇接近,欧波还来不及反应,小孩便被大人拉走了,嘴里还喝斥着「不要过去」,「要是我是街友的话,内心肯定不太好受。」她说。
这些独闯社会底层的行迹泄漏後,欧波的父母忧心地问道:「你为什麽要拍这种东西?不知道很危险吗?」然而当一系列不太「光彩」的照片一一装入相簿後,他们看着看着,只说了一句:「以後拍照时小心一点。」
目前她在学校的课表里有三天下午都是空堂,好让自己可以带着相机四处晃晃。尽管到现在为止,她的足迹只局限在台北市里,但欧波说:「曾经我也以为拍照一定要找一个没人去过的地点、拍一些很少人看过的照片,这样才叫厉害。後来我看到一位摄影师张雍写的书《要成为摄影师,你得从走路走得很慢开始》,我才发觉,或许最有意义的事情,就发生在生活周遭。」
▲足迹遍及台北市的欧波相信,最有意义的事就发生在生活周遭。(许斌摄)
翻着相簿里满满的照片,欧波说,原本她是计划到医院里寻找与生命搏斗的画面,「只是我摄影功力还不够好,拍到现在还蛮挫折的,才想说先从街友开始尝试看看。」
不过欧波相信,十九岁的人生,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练习摄影,以及学习面对人生的苦难与美好。
文/黄重豪
摄影/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