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翻转物种濒危 城市保育第一线(台北画刊113年5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4-05-10

3977

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定位及任务随时代逐步转变,近三十年更积极与国际交流,以濒危物种保育作为发展目标。今年适逢建园110周年,台北市立动物园保育研究中心暨动物认养小组执行长曹先绍以此为契机,与读者分享动物园如何响应全球野生动物保育趋势。

P10-13 翻转濒危-1@台北市立动物园
台北市立动物园照养的濒危物种穿山甲。

优先推动濒危物种保育


物种濒危的因素包括原始栖地消失、盗猎及人为开发活动等,而台北市立动物园以濒危物种域外保育,作为动物园发展的优先事项。曹先绍表示,近年园方即重新盘点园区空间,以提供更多空间给濒危动物,「动物园不再只是提供游客『看动物』的场所,更希望游客藉此了解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行动,进而提高适合濒危物种生存的野外环境比例,让动物园呵护的个体,有朝一日能够重返野外生活。」

将救伤转化为保育能量

台北市立动物园长期参与野生动物救伤,并将救伤经验转化为保育的科学基础。以穿山甲保育为例,从1987年至今,园方持续精进救伤、营养、医疗及繁殖经验,逐步建立完善的穿山甲保育知识体系,也让台湾在全球穿山甲保育中扮演关键角色。曹先绍指出,穿山甲进入救伤体系的原因,多半是被游荡犬攻击,由於穿山甲特殊的食性与易紧张的性格,早期救伤收容个体常发生胃溃疡出血,因此团队研发出独步全球的人工食谱,比照蚂蚁提供的营养成分,制造出混合蛋白质、营养添加剂与纤维素的食物,当作人工饲养的主食,解决穿山甲营养及消化的问题。

曹先绍表示,穿山甲是全世界走私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尤其马来穿山甲及中华穿山甲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在全球穿山甲族群数量下降的此刻,我们在台北近郊山区就能发现牠们的洞穴,代表台湾已有野生动物保育的基本观念,人们也愿意与野生动物共享生活环境。」

为了建立濒危物种的域外族群,台北市立动物园将园内的穿山甲借殖给德国莱比锡动物园及捷克布拉格动物园,也藉此交流保育经验。曹先绍指出,旅居布拉格的两只穿山甲,於去年产下欧洲第一只在人工照养下诞生的个体,对穿山甲的保育来说别具意义。

此外,台北市立动物园也收容照顾进入救伤体系後无法野放、但仍具繁殖能力的石虎,将其产下的个体交由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进行野放训练及後续追踪,希望能让石虎回到野外繁衍後代。

园方也自十年前开始救伤收容金门的欧亚水獭,在人工照养下的水獭顺利繁殖後代、建立水獭家族,近年园方也配合相关计画定期至金门的水域栖地调查,透过追踪、蒐集及分析欧亚水獭的粪便,累积生态资料,进一步判断牠们的领域、活动范围以及是否出现新个体,藉此建立相关保育知识。

P10-13 翻转濒危-2@台北市立动物园动物园救伤收容的石虎产下的石虎宝宝。
P10-13 翻转濒危-3@台北市立动物园欧亚水獭宝宝接受健康检查。

参与国际保育合作计画

曹先绍指出,单一动物园照养的个体数有限,为了维护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动物园之间会透过物种调度繁殖後代,建立原始栖地外的域外族群,使濒危物种存续,这也是全世界动物园共同努力的方向。

以金刚猩猩的国际保育合作为例,三十多年前金刚猩猩「宝宝」被商人走私到台湾,经新光集团出面买下并转赠台北市立动物园照养。园方多年来积极为宝宝寻求繁殖配对的机会,最终在欧洲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金刚猩猩濒危物种保育计画」协助下,成功让宝宝至荷兰猴山灵长类公园繁衍後代;另一方面,来自波兰的金刚猩猩「迪亚哥」则在台北市立动物园建立家族。

P10-13 翻转濒危-4@台北市立动物园来自波兰的金刚猩猩「迪亚哥」已在园区建立家族。(摄影/詹德川)

提升动物福祉及管理品质

在保育观念不断进步下,除了强调濒危物种保育,动物园也十分关切动物福祉议题。曹先绍说明,动物福祉讲求动物觅食及活动的自由度,而提升动物福祉的关键,在於了解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并依此设计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及照养方式。台北市立动物园即从营养、医疗及老龄化照顾面向着手,让动物都能获得良好照顾。

曹先绍以动物医疗为例,大型动物的麻醉是一大学问,过去曾发生兽医用吹箭麻醉黑猩猩却反遭攻击,现在则有保育员对动物进行「亲近训练」,不但能让黑猩猩伸出手臂打针,也能引导牠们站上磅秤测量体重,便於长期追踪体重变化,以精确估算麻醉药的剂量,不但对动物医疗大有帮助,也提升了动物福祉以及动物管理品质。

兼具救伤、收容、保育及教育功能的台北市立动物园,期待每位走入动物园的游客,除了欣赏动物的可爱模样,也能支持濒危物种保育工作,并将这股力量扩散出去。

【文・游如伶 摄影・詹德川 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