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大漆盘里的𥴊仔店零食(台北画刊110年4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1-04-07

4277

𥴊仔店的台语发音作kám-á-tiàm,其实不可用「柑」,柑的发音为kam,和kám的闭口音有所差距,少了闭口音,台语讲起来就会「臭奶呆」,带有童稚音,听拢无!
2
俗称的「柑」仔店正确用字为竹字头下一个「敢」字,电脑没这个字,所以必须造字为「𥴊仔店」,《教育部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就是这麽写的,并解释「𥴊仔店」为:「杂货店。贩卖日常零星用品的店铺。例:阮细汉的时上爱去𥴊仔店买糖仔。」

没错,大多数台湾的三、四、五年级生细汉的时阵,就常去𥴊仔店买「四秀仔」(零食)吃,现在当然不敌时代潮流,关的关、倒的倒,有人调查过台湾现存17家𥴊仔店幸存者,台南就占了7家,在台北,就属「顺泰玩具食品行」(阿兴伯的柑仔店)最常接受媒体访问,到他店里有许多宝藏可挖,最重要的是走进店里唤起儿时的记忆,其中的甘甜苦涩,每人各自有难以言喻的滋味在。

有人做了一项零食调查,发现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零食,森永牛奶糖名列前茅。森永从日本时期就在台湾扎下了基础,当时台湾知名的制菓会社,即森永、明治与新菓制菓,再加上江崎固力果株式会社,战後这4 家仍屹立不摇。而明治制菓的工厂就是今日台南的麻豆糖厂,也就是总爷艺文中心。另外,森永制菓的创办人森永太一郎,早在1927 年(昭和2 年)2 月10 日就前来台湾寻找巧克力的生产地,他的企图吸引了明治制菓跟进,於1939 至1940 年(昭和14 至15 年)间也试图在台湾种植可可,从牛奶糖到可可,两大制菓业都和台湾结下不解之缘,也陪伴许多台湾小孩一起成长。

从前𥴊仔店里常见的金甘糖、口笛糖、牙膏糖、奶嘴糖、戒指糖、拐杖糖、口粮棒与黑糖棒等,据说是从日本时代大稻埕的「忠兴糖厂」开始的,至今薪传至第二代老板许金城手上,其後迁徙到新庄,1999 年并改名为「十倍速食品科技行」。

许家的回忆里,金甘糖(柑仔糖)问世时,因为国外香精尚未引进台湾,所以使用汉药加入油葱、五香、咖哩等来调味,味道一开始是咸的,後来才改为甜食;1960 至70 年代,台湾时兴美国西部电影,忠兴糖厂的凉烟糖,就成了那个时代里孩子们买来装酷扮牛仔的食用玩具,後来因为《菸害防制法》通过,禁止制造或贩卖菸品形状的糖果和点心,才更名为凉喉糖。
1「阿兴伯的柑仔店」贩卖许多怀旧的古早味零食。

可以当口哨吹得哔哔叫、又可以吃的口笛糖,也是我幼时的最爱,这是1953 年由大阪的可利斯株式会社所开发,技术非常复杂,於1960 年正式机械化生产上市。

还有一种台语叫螺仔饼,也称锦花饼、猪耳朶或猫耳朶的点心,英文叫Spiral Cookies,食来喀喀作响,2019 年便利商店推出复刻版古早味猪耳朵,令许多人惊艳,也算是畅销产品。

而棒棒糖应可算是最常见的了,那是西班牙人的发明;三色糖则是日本传来,由红白绿三种颜色构成;还有一种具有橡皮糖口感、外型如可乐瓶状,那就是有可乐味道的可乐橡皮糖。

我所画的这张图,还把儿时的大同宝宝和冰枝、弹珠汽水等也描绘出来,绘制每一样物品时,脑中不断涌出童年生活,时光荏苒,我竟也年过花甲了,所以特别画了一个大漆盘,把零食装了进去,好好保存珍贵的记忆。

文.图-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