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
玩賞攻略
每年農曆新年期間臺北必逛景點
南北貨、中藥、布匹和茶葉選擇豐富多元
街景保有清末至今舖繁複華美的巴洛克式裝飾建築風格
台北畫刊推薦
更多-
台北畫刊106年1月第588期—品味新文創與老滋味 走逛迪化街 收藏台北好味道迪化街即清代「南街」後來隸屬於永樂町三丁目,大約是民生西路以南的迪化街路段,即台北霞海城隍廟到慈聖宮之間。這條街,可能是台灣最出名的南北貨大街,尤其每逢過年,街道歡騰像極了郭雪湖的畫作《南街殷賑》之意境。 百年餅舖 揉合傳統與創意 「李亭香餅舖」創立於清光緒21年,目前第5代已經接手經營。長期以來主要賣傳統漢餅,也推出創意之作,如「經典小泡芙」號稱台式馬卡龍;嗜花生如我,自然...38252017-01-12
-
台北畫刊105年11月第586期—戀戀舊時光的台北醍醐味 美食行旅─迪化街▲迪化街一帶曾因茶葉貿易而盛極一時。(施純泰攝) 東山彰良透過《流》書寫童年台北,魅力的舊城區,來自新舊交融所呈現的獨特氛圍。他認為在熱鬧氣氛中溫故知新,一邊散步一邊品嘗美食,懷舊中漫步探索著截然不同的新鮮事物,最能品嘗台北旅行的醍醐味。他更推薦,透過迪化街來感受新舊台北的旅行溫度。 迪化街一帶,也就是「大稻埕」,曾因茶葉貿易而盛極一時,當時的大商人多信仰基督教,事業有成後,...53452016-11-11
-
台北畫刊107年1月第600期—迪化街郵局 尋訪蔣渭水歷史足跡時序如果是在1930年代,走在今之台北市民生西路以南(俗稱南街)的迪化街上,那就可能遇見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蔣渭水先生,他正要去「永樂町特定郵便局」寄信聯絡民眾黨的支部。 文化導覽必遊之地 永樂町特定郵便局就是今天的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1段38號的迪化街郵局,從 搜羅到的歷史資料顯現:蔣渭水曾從這裡寫信給臺中大甲街的王錐討論成立民眾黨支部的問題;1927年當時臺灣文化協會...24072018-01-18
景點資訊
- 主題分類
- 主題商街
- 推薦月份
- 01、02、12
- 電話
- +886-2-27208889
- 地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
開放時間
星期日 |
24 小時營業 |
---|---|
星期一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二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三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四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五 |
24 小時營業 |
星期六 |
24 小時營業 |
交通資訊
周遭停車場
鄰近捷運站
松山新店線 北門
中和新蘆線 大橋頭
Instagram @taipeitravel
TripAdvisor 貓途鷹評論
-
pulmbubble
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
旅客類型:
伴侶旅行
採購年貨以及中藥材以及南北貨
迪化街內有眾多賣各式南北貨的商店,是過年過節買年貨的好地方。平時如果需要香菇,魚翅,鮑魚,以及各種中藥材,來一趟都可買齊。除此以外也很多蜜餞攤,買一些解嘴饞很棒。 -
wang2383
台灣龍井
瀰漫著一股乾貨鹹味與醃漬味
大稻埕過去是北部重要的貿易港口,現在仍在南北貨、中藥等占有著一席之地,平時的大稻埕帶有一分斑駁的懷舊氣息,走進迪化街更瀰漫著一股乾貨鹹味與醃漬味,再向前行還能盡享大稻埕的絕美河畔,近幾年,已有不少文青小店進駐,也能看到過去的舊攤販結合了新一代想法的演變。 -
YSFu
台灣台北
旅客類型:
好友出遊
文化豐富的知性體驗
沿淡水河邊的台北最早開市繁榮的商業區;由傳統的布店、南北貨批發、中藥材零售店、廟宇、市場、、直到近年發展的文創產業、、 夠你逛個夠、、 文化非常多元、而內容豐富的知性體驗、相信不論你來自何種背景、都會被吸引、、 -
Sightsee804616
旅客類型:
好友出遊
復古丶文青
好久沒有來迪化街了,愛上了這裡。 這條非常傳統的古街道,蘊藏著非常多不同的風貌, 有傳統的永樂市場,有香火鼎盛的月老霞海城隍廟, 有台北最密集的南北貨丶中藥店鋪,現在更有更多文青商店及咖啡館丶餐廳。懷舊丶古樸與現代融合為一,值得好好的深入探訪! -
chapmanchu
紐約州紐約市
街坊的傳說
形成於清朝咸豐年間的這條迪化街店屋,屬於長條形連棟式店鋪,門面偏窄,屋身則幽長且深,以便能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為清代臺灣商街的典型。在1970年代,配合市區改變,從樸實的閩南式店舖到繁複華美的巴洛克式裝飾,形成了今天的主要面貌。台北首選市井拍點! 總是聽大陸同胞說得最多的就是,台灣那麼破爛有啥好玩? 台北並不是規劃先行的城市,確實看不到亞洲四小龍的影子,但它是以生活為根本蔓延,自然連貫而成,道路彎彎曲曲,房屋鱗次櫛比,卻有自己的邏輯。 很多年前最早聽說的是大陸要解放台灣,所以就不搞建設了。 後來又有個說法是台灣土地都是私有財產,如果政府要徵地改造就得談判,一屆政府談不成,下屆再來,年復一年的。 最近又收到風,是說政府都將錢投到教育(十二年免費教育)和全民醫療上了,哪有錢來搞基建!? 我信第三個,民眾是真切感受到實惠的。 而大陸人普遍有一種「台灣想像」,認為台灣的「溫良恭儉讓」由中華文化傳統繼承而來,但為何大陸內地沒有呢? 不斷的疑問在旅途中冒出來,又在過程中得到解答。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天兩次的垃圾收集的體驗,垃圾車響着音樂在街巷裏慢駛着,各家各戶自己將垃圾分類分別丟上前後不同的收集車。在環保問題上追趕着日本的速度!街道上垃圾桶減少也是這個目的。 中國的人與情在台灣給予放大重現了!
1-954則評論
所有評論免責聲明:這些評論是旅行者個人的主觀評論,並不代表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及TripAdvisor的意見。
© 2018 TripAdvisor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