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登入
    收藏
    • :::
    • 網站導覽
    • 登入
      • 我的收藏
      • 全文檢索
      • Language

      設計之都設計傳統市場 新招牌展活力!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05-02

      更新日期:2016-05-27

      4543

      處處可見的招牌是城市面容的一部份,而傳統菜市場更是當地庶民生命力的表現!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將「設計x傳統」相結合,在傳統市場灑下設計創意的種子,期盼臺北能藉由設計重新展現新活力。

      小招牌製造所 深入傳統場域灑下設計創新種子 

      今年度設計之都小招牌製造所深入臺北市傳統庶民場域,從去年8月開始策劃,靠著一步一腳印,實際走訪臺北市傳統街區,主動詢問店家參與意願,邀請有興趣的店家參加說明會,並安排設計師與店家見面討論,深入了解店家的故事背景、販售物品後,媒合適合的店家實際進行招牌改造,最後選定8個街區,共52家店,於今日(4/28)記者會上展現今年首批完成大直市場9面招牌成果,包括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臺北市政府市場處專委温修煒、臺北市公有大直市場攤商自治會長黃祥金及設計師代表林韋達、聶永真都前來共襄盛舉。

      Design by Aaron Nieh

      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致詞時感謝設計師的參與,及大直市場和市場處的協助,並表示一般市政發展或行銷,大都聚焦在大物件或是大規模的案子,此次小招牌計畫也回應了以小搏大的精神,過去外界普遍認為,設計都是服務一些文青店家或是菁英階層,而大直市場就是精采的範例,即使是逛菜市場,也能感受知名設計師作品。設計之都也將在5月底在臺北市完成100面小招牌,達成階段性任務,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希望有更多市場攤商加入,一起擁有美好生活的開始。

      設計師聶永真分享此次參與改造的3面招牌,都是以立體圖樣為主,讓民眾可以很快的看見招牌趣味並受吸引,他表示自己過去做的風格比較冷酷,要做比較親和的作品是此次最大的挑戰,過程中也學習讓自己的設計更放鬆、更親切。另外一位插畫家林韋達則認為,招牌代表著店家的識別標示,要兼具美感和特色,希望藉由此項計畫,能提升民眾的美學素養。

       接受改造的店家,同時也是大直市場攤商自治會長黃祥金則開心的說:很感謝3位參與的設計師,讓招牌不但保留店家特色更傳達溫暖的人文情感,沒想到市場也可以具有設計美感!

      大直市場9面招牌分別由設計師馮宇、林韋達及聶永真操刀設計。設計師透露,設計上的最大挑戰就是,市場招牌不只要具有美感,還要能與週邊環境融合並能代表店家特色。設計師馮宇受訪時曾表示:「我們想做一個給小朋友看的招牌,讓他陪著家人逛市場時能夠留下記憶點,也許在他長大之後也會帶著小孩來逛,讓記憶一代代傳承下去。」而由馮宇所設計的店家「萬得獸肉號」,如何跳脫出肉舖的印象?經過訪談,發現老闆販售的正八里黑豬肉有其獨特性,希望客人能吃到最好的食材,因此用黑色代表黑豬肉的純正血統,金色代表高級與品質保證,並運用文案讓客人視線聚焦,完成安裝後,顯示出肉舖的無限可能!另外由林韋達設計的「鼎A9台灣肉類食品名產」販售各式肉鬆、肉乾,與店家溝通後發現,這些商品都是透過「鼎」烹煮,因此以店名鼎的字意為概念,設計肉在鍋子裡煮的圖樣,帶出店內提供的肉類製品,用腿肉的外框增強意象,希望跳脫出傳統的樣貌,建立新形象。

      Design by Aaron Nieh: Dumpling
      Sharing the design idea to public

      大直市場成功改造的店家中,有的經營了至少40年,店家希望能藉由設計師的專業,提供給消費者更年輕的形象,帶進更多年輕人有意願進入傳統市場消費。進入到設計階段後,設計師一次次與店家討論圖稿,到正式施作、懸掛,從原本制式化招牌設計,轉變為插畫、公仔、漫畫等豐富風格,讓店面顯得更活潑有朝氣,甚至主動將攤位整理的更加整潔,也成為其他店家觀摩學習的對象。像是8號極品海鮮店家老闆看見完成招牌後,興奮地說「沒想到招牌可以這麼活潑!」,而佳齡水餃老闆娘則是在安裝招牌後,主動自掏腰包出錢裝設軌道燈,重新改變店面的燈光色調,「我把原來的燈改為更溫暖的顏色,讓顧客有新的感受!」用燈光打亮招牌,讓客人在遠處即可看到水餃公仔。而阿坤現撈魚的老闆娘開心的說「很可愛,客人也都說變的不一樣」,這樣的小招牌,不僅僅提供傳統店家另一種設計思考,將設計真正落實到生活場域。

       

      設計之都推動小招牌製造所有成  4年改造完成100面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小招牌製造所, 4年將改造完成100面小招牌,期望造成擴散效應,讓招牌設計美感深入街區巷弄及傳統場域,這些店齡至少20年起跳的店家,像瓦斯行、柑仔店、米店和蔘藥行等,與新銳設計碰撞出新火花,外界印象中比較傳統的區域如大直市場、萬華青草巷、慈聖宮週邊小吃及南港中南街等,都是今年改造對象,邀請金曲獎設計師羅申駿、知名設計師聶永真、建築師林淵源、插畫家Tai Pera等經過反覆溝通討論,讓設計師了解店家精神後,量身打造特色小招牌。

       

      臺北有很多生活良物就是這樣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我們享受著同時也忽略著,而街角遇見設計正是期待透過設計師的眼睛與品味,重新喚起人們對日常生活習以為常之物的注意,一點小改變,可以獲得更多。設計之都小招牌製造所已推動了4年,發掘臺北街區的美感,原來設計就是生活,可以有故事、有溫度,從生活環境入手,將設計深入市民生活,來創造民眾有感的生活改變。

      相關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