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空間整理的魔法創新——居家整聊室 (台北畫刊108年3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03-17

4276

「職人」由日文漢字借用而來,指的是「追求手藝的進步,不因金錢和時間的制約扭曲意志或做出妥協,就算棄利益於不顧,也要全力完成」。背後隱隱然體現著日本民族的敬業精神和盡善盡美的性格。回歸台灣的文化質地,當我們談起這些台北生根的職人,或許更貼切的理解是「對自己的領域投入大量熱情與精力,並且專注地傳遞某些信念的人」。職人是滾動著台北的講究,也是貫徹台式堅持的體現。

打開家門,讓舊物說話
「你會不會覺得今天訪問錯人了啊,訪問到一個商人。」對照印象中的職人模樣,「居家整聊室」的創辦人鄭博元笑著這麼說。

「家」作為個人的私領域,可說是多數人最不願分享的場所,所以我們在電影院約會、到咖啡廳談公事;夜裡相約到城裡氣氛好的酒吧酣飲。與這樣的慣性背道而馳,居家整聊室以深度對聊和居家整理為主軸,找到一個讓人舒服的距離和空隙。從閒聊日常的柴米油鹽,到深入無法割捨的戀物情結,逐步破解居家囤積的原因,藉此成為好好收拾、好好過生活的助力。

從「關於舊物品,人們有什麼困擾?」的探問出發,鄭博元和早期團隊做了一系列「使用者研究」,察覺舊物的囤積除了一般想像中的「捨不得丟」,其實許多人都是願意送人,卻不知道送給誰;或是想要賣掉但嫌過程麻煩。在這樣幾乎人人都有的困擾中,居家整聊室橫空出世,他們像一組居家整理系統,也更接近一門收納療程,提供了忙亂城市通病的新解方。
空間整理的魔法創新——居家整聊室 (台北畫刊108年3月) 
「居家整聊室」的團戰日常
如同組隊打怪的史詩級戰役,不只是懶人經濟下的收納派遣,居家整聊室的每個夥伴都身負重任,且各懷絕技。

作為台北嶄新的創業項目,一日之中,有些人像鄭博元這樣,專注於整體工作的流程改良;也有成日在外出任務的整聊師、負責電話諮商的諮詢師等等。加加減減,除了固定的正職五人組,光是目前有在配單的整聊師就有二、三十位,更別說參與過初、中級整聊師課程的學員數。於是過程中累積的經驗,都成為產業蓬勃的養分,像是對照著鄭博元口中說的「一個環境要把量體做大,年輕人才會願意參與、延續」。
 
時間:整聊前的幾日
角色:諮詢顧問

拆開「居家整聊」的工作流程,便能完全感受到鄭博元對環節設計的認真。除了動輒十小時、整天的到府整聊,訪前還固定會透過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電話諮詢,瞭解對方的需求和基本個性。

這個階段,備有一位獨立的諮詢顧問,因為客人的時間、狀況往往很不一定,由其他人兼任,時間的彈性會隨之變小。況且,電話諮詢和當場整聊需要具備的能力很不同。「不只是詢問,他必須具備的特質是,看到場所的照片就能評估『空間大小』和『凌亂程度』。」各以五個層級作為評分,能一秒辨別出是「3(大小)×5(凌亂)」或是「4×4」,便是諮詢顧問的職人力。
 
時間:上午七點
角色:創辦人 鄭博元

問起創辦人在團隊裡的定位,鄭博元斷斷續續說了許多聽來互不相干的事務,譬如,到「人力銀行」授課、向科技部簡報、規畫整聊課程、精算收支、撰寫文案,甚至親自到府收拾。像是搭上一班特快火車,暫時無法中途下車,「創業到了這階段,就是什麼都要做。」他笑著說。

七點醒來,熱水澡是固定的清醒儀式。他會在吃早餐時確認一天的行程和工作來信,並預想公司進度。然後期待某個輕鬆的早晨,能穿著受訪當天的那雙全新運動鞋到戶外慢跑,解救胖了十公斤的職業傷害。

時間:上午八點半
角色:「居家整聊室」的兩位創辦人

每週二的這個時間,公司其他夥伴還沒上班,你會在咖啡店看到鄭博元和另一位共同創辦人開著晨會。討論的主題包羅萬象,工作進度、程式端發展,有時還有睡眼惺忪的前景幻想,畢竟早晨就如同創業初期一般,新鮮但需要努力離開舒適圈。
 
時間:上午九點
角色:全體夥伴

到了上工時間,首先要確認一日的外勤狀況。由於整聊行程時常一出勤便耗時十個鐘頭以上,若想在辦公室捕捉野生整聊師,大概也只有開工的這個時段。

隨著整聊師依約「出整」,留在辦公室的夥伴則開啟一天的事務。電話諮詢、專案管理、與客戶業務聯繫等等,「我現在主要負責解決問題。有什麼需求、就填什麼解法進去。」鄭博元說,這是新創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而現階段的他,像是排球賽中的自由球員,需要更大的責任感、一顆強心臟和更靈敏的反應。  
 
時間:上午十點到下午八點
角色:整聊師,一組兩位

一位稱職的整聊師,與其說需要注意什麼部分,更重要的是,第一眼就能看出端倪。鄭博元開玩笑說,他們都會算命,這個人是小學老師、那個人鍾愛太空科技,「我會依照對方什麼類型的東西最多來判斷」。第一步的下架分類,從項目中的多數著手,執行之餘,也與對方接起話題和信任關係。

然後,「我們會請他選出『最喜歡』和『最想丟』的兩樣。」與其讓無法「斷、捨、離」的人區分要、不要和待定,不如先建立起光譜的兩個極端。當人們在對談中,坦白了「最喜歡」和「最討厭」的故事,不僅是一種自我療癒,更能因此輕鬆地把其餘物件擺上光譜,衡量好惡。

若是「喜歡度排行」不奏效,大絕招就是「有沒有在使用?」根據鄭博元的說法,生活中其實只有20%的東西是必需品,於是扣除使用中的品項,其餘都可以割捨。暢快告別之後,就剩下重新收納、上架與動線規畫。但比起這些,捨棄和捨棄的原因,才是他們最在意的生活重整和「聊療」。

分析作為整聊職人的五個特質,他說首要條件是「傾聽」。「居家整聊,是聊大於整。」當一個好的聽眾,才能接著挖掘出對方的需要。而「溝通」作為雙向對話的可能性,也同樣佔據重要的角色;第三名的「空間美感」則和核心的收納及規畫有關。最後是回歸服務業本質的「服務態度」和「速度感」。無論如何,「親切和效率終究是服務業讓人感到值得的基礎。」鄭博元淡淡地說。
空間整理的魔法創新——居家整聊室 (台北畫刊108年3月)▲1~5重要度
管「家」講究之必要
「系統面有序,執行面柔軟」是居家整聊室給人的感受,也完全符合鄭博元傳遞的第一印象,一旦細細檢視,就會發現職人的專業融入其中。以「家」作為創業項目,其實格外困難,因為那正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場域,自然有數不清的生活默契與規則。

臥室鏡前堆滿的顏料和畫筆,其實是化妝用品;冰箱裡,乾燥的食品習慣向上層擺、開關超過十秒則會扣電費,這些無數的細小共識和日常應用,或許只存在某一戶人家,而不適用於其他居住空間,但當居家整聊室決心踏入私人經驗的領域,或許就只能持續傾聽每一份心意、理解不同的家庭默契,講究地找出客製化的生活翻新提議。



空間整理的魔法創新——居家整聊室 (台北畫刊108年3月)
鄭博元
職業:居家整聊室創辦人
個性:務實、仔細,想到什麼一定要在紙上筆記
人格特質:商學院加上科管背景,擅長探問、觀察、系統化
核心理念:「美好生活選項一直都在,且人人都可以擁有。」
軼事:本來不支持創業的鄭媽媽,因為太熱愛「斷捨離」,決定對兒子的事業轉為開放態度。
裝備:為了四月馬拉松購入的全新Nike慢跑鞋

撰文:許慈恩
攝影:林冠良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