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10月第597期—不复存在的中山旧桥 台北明治桥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10-20

6164


到现在,许多幼时住在圆山附近的老台北人还有印象:在优雅的中山桥下嬉戏,玩得一身淋漓大汗,再到一旁的「再春游泳池」跃入池中戏水,乃颇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情境,施施然而自得其乐。

 

原是风景优雅的交通要道

日治时代的明治桥影像在附近的「台北故事馆」有常设展出。台北故事馆是一栋英国都铎式建筑,原称「圆山别

庄」,系茶商陈朝骏(18861923)所有,择圆山东侧缓坡,即基隆河南岸可北眺望剑潭的处所,委请当时总督府官房营缮课的建筑巨擘近藤十郎设计,1913年开始规画,1914年落成,同时也营造英式花园与凉亭,且紧临优雅的明治桥畔,如若乘桴游河,则风景如画,令人神往。

 

战後1946年,敕使街道改名为中山北路,明治桥更名为中山桥。为总统府通往士林官邸的必经通道。原来的位置在如今已桥梁盘结交错的天空之下,位於新生高架桥、中山高速公路高架桥下,和现有的中山铁桥平行,跨越基隆河,也是连接南岸的圆山与北岸的剑潭山,南为中山南路3段,北侧就进入中山北路4段了。

 

二代目明治桥 直通台湾神宫

台北圆山饭店现址本系日治时期的「台湾神宫」,这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神社,主要祭祀1895年率军进入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日人且将北白川宫神格化,这座神社遂有「台湾总镇守」之称,1944年升格为台湾神宫。

 

当时总督府为连结市区至神社的敕使街道,乃於1901年在基隆河面搭建一座铁制桁架桥,委由土木技师十川嘉太郎设计,其桥面为木造,中间可通行车辆,人车分离,两旁设有人行步道,栏杆有优美的扇形镂空雕花装饰,1912年为加强结构,再将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这条桥由於造型展现钢构之美,於1927年《台湾日日新报》透过民众投票方式所举办的「台湾八景十二胜」中的「二别格」里雀屏中选。

 

後来因为发生日本关东大地震,总督府方面决议拆除原来的铁桥,改建钢筋混凝土的拱桥,规画全长120公尺,中间车道10公尺,两侧人行道3.5公尺,总计17公尺的桥面宽度,以花岗石砌成美丽的栏杆,两边各有一对青铜灯柱。1930125日开工,1933320日完工,二代目(第二代)明治桥更是令人惊艳,在强化通往台湾神宫的入口意象上加分许多。

 

被遗忘的典雅桥梁

战後,二代目明治桥於1970年代被认定为即将拆除的日治象徵型建筑,随着台北市区通往士林、北投、大直、内湖交通流量日益扩增,乃於1968年将花岗石栏杆和灯柱拆除,拓宽桥面至23公尺,後来另架铁桥作为替代,且又有中山高桥横亘,新生高架桥凌空而来,山水美景全遭遮蔽,昔日盛景不在,明治桥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雅身段。

 

逐步走入历史的明治桥,2013212日时任市议员的简余晏曾在她的部落格里记载:2002年2月,市长马英九宣布,「在水利影响及文化景观双重考量下,中山桥将登录为历史建物,并在今年防汛期後迁建,易地重现其风华。」2002年12月20日,拆桥迁建工程开工,但迁建处仍未定,旧桥拆除後切为435块,堆在再春游泳池原址至今。
▲被拆解成435块的明治桥至今仍堆在再春游泳池原址(全景照)。(摄影/鱼夫)

 

台北市马英九团队曾於2000年4月22日时强调为了妥善保护台北市中山旧桥拆解构件,并美化周边景观,让全世界来参与花博盛会的贵宾留下良好城市印象,市府工务局水利工程处特别对中山旧桥暂置的原再春游泳池及旁边空地进行绿美化工程,未来觅得适合地点,仍将本着保护历史建物初衷重组中山旧桥。

 

20019月,纳莉台风过境北台湾,造成大台北地区严重水灾,检讨声中,中山桥(明治桥)竟也成罪魁祸首之一,20021220日,拆桥迁建工程开工,但迁建处仍未定,旧桥拆除後切为435块,堆在再春游泳池原址,悠悠岁月到了今天,虽然我把她的风华画了回来,但台北人似乎也淡忘台北市曾经有过这麽一座典雅的桥梁了。

 

 

文.绘图.摄影/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