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6年12月第599期—智慧生活与绿能环保兼备 高效能的永续之城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7-12-20

3241

台北画刊106年12月第599期—智慧生活与绿能环保兼备 高效能的永续之城
在城市建设与环保绿能之间,能不能求得平衡?台北市的答案是:「可以!」

台北市的水资源路网与交通建设一样四通八达,除了传统的环保政策必须确实执行之外,科技的力量也让台北市用更智能的方式监测各式环保指数。甚至,先进的行动支付也已经成为市民缴纳公部门费用的管道。

交通路网与水资源管理更畅通
上班族洪小姐家住国泰医院附近,原本每天步行15分钟至捷运站,现在,她从家门口搭乘仁爱干线公车到台大医院站,她说:「班次很密集,干线公车转乘其他公车也有优惠,比搭捷运还方便。」今年7月,松江新生、民生、敦化、仁爱、内湖共5条「类捷运」干线公车正式上路,不仅尖峰时间班距增至4至6分钟一班车,干线公车转乘公车,提供与捷运转乘公车相同的半价优惠,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再添11条路线。更令人振奋的是,台北市政府克服了路权问题,在公车专用道开启无人车测试,替未来的城市交通增添不少想像。台北画刊106年12月第599期—智慧生活与绿能环保兼备 高效能的永续之城
▲5条「类捷运」干线公车上路,交通路网更畅通。(图/台北市公共运输处提供)

不仅交通路网便利畅通,从天而降的雨水也有更四通八达的管道成为可用资源。文山区忠顺里的社区菜园设立了雨水扑满,里长曾宁旖说,这样雨天时累积的雨水就能浇灌菜园。这是台北市「海绵城市」水资源政策的其中一环,在台北市各个角落皆可看到。今年,象山(中强)公园更增设247立方公尺储水量的雨扑满,不但作为基地保水,邻近学校师生更可作为生态教育之用。此外,台北市的人行路面也会「呼吸」了,大幅采用透水高压砖、带状植栽槽,雨水更容易渗入土壤,晴天时涵养在土壤里的水分又会蒸散於空气中,降低温度,减少热岛效应的作用。台北画刊106年12月第599期—智慧生活与绿能环保兼备 高效能的永续之城
▲天母棒球场周边人行道采用透水铺面,让雨水更容易渗入土壤。(图/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公部门带头 全民一起做环保
「不好意思,我们不提供一次性餐具。」走进台北市政府1楼咖啡店,服务生带着亲切笑容向民众说明。再看看往来的市府员工,自备餐具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任职台北市都市发展局的蔡小姐就说,不管是用餐或喝饮料,都已习惯自备容器装盛,有时连来访的客人,也会自己带着保温杯来装水。台北市政府彻底执行禁用一次性餐具与美耐皿政策,透过由内而外,由公而私,连民间也陆续响应。

像是SOGO百货与玉山银行员工餐厅,便共花费超过800万元全面更换环保餐具。在中山区上班的李小姐表示,宁夏夜市改用不锈钢餐具後,吃热食不再担心美耐皿容器会影响健康了。

除此之外,今年7月起北市府也与量贩店业者合作推出「押金环保袋」,「跟他们借袋子,一个月内再到柜台退押金,很方便!」身为家庭主妇的张女士觉得这项权宜措施很贴心。台北画刊106年12月第599期—智慧生活与绿能环保兼备 高效能的永续之城
▲押金环保袋可重复利用,以减少塑胶袋使用。(图/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提供)

在再生能源推广成果上,也同样看见令人欣喜的正向循环。除了北市府各机关学校积极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响应减碳活动,也订定「台北市市有公用房地提供设置太阳光电发电设备使用办法」,明年第二季台北市太阳光电发电设备将可增加6,000瓩以上容量。台北画刊106年12月第599期—智慧生活与绿能环保兼备 高效能的永续之城
▲各级学校积极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图为士林区天母国中。(图/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提供)

智慧支付 缴交费用最便捷
现在行动支付趋势正夯,消费者只要拿出智慧型手机就能轻松付款,为了让民众在公部门缴费更快速,台北市资讯局局长李维斌实际示范酝酿了1年、今年6月首度上线的智慧支付平台(pay.taipei)。台北画刊106年12月第599期—智慧生活与绿能环保兼备 高效能的永续之城
▲台北市资讯局长李维斌示范使用智慧支付平台付费, 简单又方便。(摄影/林宜贤)

「市府每个单位都在收钱,每个单位收钱的方式不一样,银行不一样、手续费不一样,十分不便民。」李维斌说,「我们最大的工作就是建立平台机制,让民间资源能够进来,让市民对我们的服务有感。」智慧支付平台整合台北市政府各机关收费项目,让民众轻松透过民间支付业者系统,线上缴交台北市水费、停车费以及联合医院的医疗费。「以前若有好几张帐单,就要跑好几个地方缴纳,现在上网一次缴完,还可以得到优惠券。」社会新鲜人朱先生对政府能够赶上行动支付这波潮流,相当称许。台北画刊106年12月第599期—智慧生活与绿能环保兼备 高效能的永续之城
▲民众利用智慧支付系统缴交水电等费用更方便。(图/联合知识库提供)

站在民众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台北,不但是一个智慧城市,更要成为一个对环境永续负责,让市民对生活有感的城市。


文/邱苑婷
摄影/林宜贤
图/台北市公共运输处、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台北市政府工务局、联合知识库、Shutterstock提供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