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3年12月第563期—纪州庵 火里莲花令人欣喜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2613

我在战乱时期的福州出生,民国三十五年来台湾,因为父亲的工作,曾短暂住过屏东东港,直到八岁,才与纪州庵相遇。当时的纪州庵还没遭到祝融,我们全家住的是靠河岸边的那头,现在那房子已经烧掉不在了。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现在留下来的「古蹟」,我初来时没人住,门都敞开着,五个房间完全打通,我兴奋地在其中来回奔跑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台北画刊563期—纪州庵 火里莲花令人欣喜

纪州庵是日据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物,那时纪州庵的地位就好比现在的圆山大饭店,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大旅馆,连带吸引很多别墅沿着河堤建造起来。但光复後,因为住了很多人,变得很杂乱,所以纪州庵在修复前的样貌可说是残破不堪。这次的修复工程彷佛大型的手工艺,忠实呈现原貌之外,甚至比从前还要精致。

日据时期,纪州庵种了很多花草树木,後来因枯死或遭到破坏,导致数量有些短少,如今连草木的样子和位置也不一样了。现在的木头平台,以前是个池塘,池水乾涸之後便填平,增加可以利用的空间。若说纪州庵内草木绿荫迷人,其实从前站在三楼往河堤外看的景观更好。现在的中正桥,当时名为川端桥,桥上的景观是当年公认台北最好看的风景,对岸就是永和,那时一座房子都没有,除了沙洲之外就 是一片竹林,非常悦目。

我对文学的兴趣起於中学时, 有位比我大四、五岁的邻居,常把读过的小说借给我看,带领我走向文学之路,那时有心想要写作,而真正开始文学创作,则 进入大学以後,我认为文字是把观念清楚表达的工具,所以文字才这麽需要字斟句酌、斤斤计较。创作没有捷径,就像盖房子,一定是一块、一块砖头堆叠上去的,并且创作的基础在阅读,想从事文学创作之前,先要当一个合格的读者,所以我大学四年中,让我受益最多的就是图书馆。

城南的书店,是我除了电影院之外唯一的消遣,我念的是外文系,但当时有外文书的书店不多,外文系的老师和学生最常去的就是公园路上的文星书店,以及中山北路的敦煌书店。台大外文系上的图书馆不用说,同安街旁有一间十普寺,也有对外开放的图书馆,但是鲜为人知,而美国新闻处的图书馆,特色就是有 丰富的美国文学藏书,另外,台大附近很多教堂都开设免费的英国文学课程,那是外文系学生课 後提升外语能力的好机会。

城南是我生长、求学的地方,尤其纪州庵,一个有我童年回忆的地方,我以为火灾後会不复存在,没想到又活过来,令人欣喜不已。
台北画刊563期—纪州庵 火里莲花令人欣喜
▲幼时住处纪州庵浴火重生,让王文兴欣喜不已。(王能佑摄)



口述/王文兴(文学家)
采访撰文/许凯森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