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湾议会之父林献堂 民主运动先驱(台北画刊107年7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7-19

1.2万

在日本时代积极投入政治运动,为台湾人民争取权益,并反对日本暴力统治的林献堂,被誉为「台湾议会之父」。林献堂坚持一生不说日语、不着和服,积极参与政治运动,曾参与并成立新民会、台湾文化协会等组织,被历史学者Johanna Menzel Meskill誉为「台湾自治运动的领袖与文化的保母」。

林献堂诞生於阿罩雾(今台中市雾峰区)的望族雾峰林家,人称「阿罩雾三少爷」。他7岁时便於家塾接受汉学教育,知书达礼,这样的家庭环境与教育, 养成他温和、坚韧的性格。他父亲林文钦热心公益,人溺己溺、以天下为己任的处事精神,深深影响林献堂,成为支持他後来长期投身於台湾民主运动的养分。
台湾议会之父林献堂 民主运动先驱

思潮影响 推动温和抗争
林献堂素爱阅读,对知识分子梁启超思想充满兴趣,曾说「读其文,不识其人可乎?」1907年他首次赴日,在奈良结识梁启超,两人畅谈许多对时政的想法;林献堂曾向梁启超求教,称:「我们处於异族统治下,政治受差别,经济受榨取,法律又不平等,最可痛者,无过於愚民教育,处境如斯,不知如何而可?」梁启超答称:「中国今後三十年,断无能力帮助台人争取自由。故台胞切勿轻举妄动,而供(作)无谓之牺牲,最好仿傚爱尔兰人对付英本国之手段,厚结日本中央政界之显要,以牵制台湾总督府之政治,使其不敢过分压迫台人。」

这番谈话影响日後林献堂的政治路线。林献堂於1913年开始以各种温和非暴力的手段,为台湾人争取民权。例如在台北成立「同化会」,以文化之名替台湾人民争取平等待遇,致力向日本时代的执政者争取在台湾设议会,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自1921年起,共向日本帝国议会提出15次请愿,最终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为台湾民主运动奠定了扎实基础。
台湾议会之父林献堂 民主运动先驱

除了政治运动,林献堂也投身教育,在大稻埕掀起文潮。1921年,林献堂与蒋渭水等台湾民族运动人士在静修高等女学校(今静修女中)成立台湾文化协会,设置读报社,创立夏季学校,大力宣扬近代知识,让当时的知识分子聚集一地,大稻埕自此成为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无论是投身政治运动还是推行文化,林献堂无不全心付出,虽然他致力争取的台湾议会最终未能设置,但他对台湾民主运动的奉献、对知识分子的启蒙,迄今留存。

「欲挽狂澜谁是任?正须吾辈作长城。」——林献堂(1881-1956)

文/黄翊庭 绘图/张秋鸿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