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友善台北, 陪伴街友的温柔力量(台北画刊109年2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02-11

2542

街友,也是城市中的一员,长期关注街友议题的「人生百味」,在热闹的台北车站旁,为街友打造舒心的温暖归所;深耕万华的「梦想城乡」,则协助弱势者化身为导览员,连结社区店家、景点,述说万华生命故事。透过对内、对外双管齐下,为台北的各个角落引入温暖阳光。
友善台北, 陪伴街友的温柔力量(台北画刊109年2月)就在繁华的台北车站旁,隐身在巷弄里的「重修旧好」,是间非典型的暖心小食堂。三层楼的空间,既贩售简餐、饮品,也无偿提供街友洗澡、洗衣和打工换餐,这是长期关注街友议题的「人生百味」团队在去年7月最新开张的空间据点。

对内有家,打造街友安心的歇脚据点
这个共好空间,原是台北市公共运输处的老旧宿舍,团队接手後,打造成街友的歇脚据点,不仅让他们免费洗澡、洗衣、烘衣、打工换餐,也连结社福资源,甚至开设艺术工作坊,「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修复元气。」重修旧好专案统筹锺世柔说。
友善台北, 陪伴街友的温柔力量(台北画刊109年2月)没有过度装潢的「重修旧好」,就像一般民宅,成为街友温暖的家。

重修旧好的友善氛围,让街友展现不同样貌。有位过去常有闹事纪录的街友,来到店里两周後,有天突然开口想借厨房,原来有餐饮背景的他,想煮泡面给另外两位街友吃,「老实说一开始我有点怕他,但如果我只记得他会喝酒闹事的一面,就看不到他想煮东西给朋友吃的这一面。当大家在这里自然互动,就会发现每个人还有很多其他面向。」

相比其他机构以提供物资为主,「我们强调的是重新建立人际连结。」锺世柔说。除了让街友在这里相聚聊天,每月举办一次的艺术活动,更透过画画、写感谢卡等方式,鼓励他们说出人生故事,「在街上久了,很长时间遭受别人异样眼光,我们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好的人际互动,和别人的友善回馈。」
友善台北, 陪伴街友的温柔力量(台北画刊109年2月)「重修旧好」内的餐点,一般消费者可付费购买,街友则能以打工换餐的方式取得。

锺世柔认为,一个人会变成街友,甚至精神状况异常,绝对是经过非常长的历程,同样的,要改变也需要很长时间,「我常用失恋形容,明明知道赶快放下就好,但就是会有一段『烂泥』的过程,我们就是陪伴他度过这段烂泥时间。」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现在重修旧好每天都会吸引10到15位街友前来,许多人从一开始的观望、防备,到现在看到店员忙不过来时会主动开口帮忙,「他们真的把这地方当作自己的家,有认同感,所以才会愿意一起整理。」更重要的是,从失序匮乏到愿意协助他人,「在这里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身心状态比之前稳定。」

扮演桥梁的重修旧好,一边温柔陪伴街友,一边也开启人们和街友对话的契机,「很多人知道隔壁坐的是街友时,都会很惊讶!」其实许多街友不像大家刻板印象中的样子,「先撕掉一般人对街友的标签,民众就有机会重新认识街友,再回到生活中跟别人分享。」锺世柔认为这跟台北市民的特性有关,不仅更加开放包容、友善程度高,也更愿意倾听街友的故事。

对外发展,和在地社区合作共存
另一方面,台北资源多,服务街友的组织也多,大家彼此互相照应、连结资源,也让这张协助街友的网络更加绵密。扎根万华的「梦想城乡」,也是人生百味重要的协力夥伴之一。

在面对万华的弱势族群时,梦想城乡透过导览、艺术创作和手作木工等三大文化方案,串联经济弱势者和在地社区,「我们希望用『合作』取代『驱赶』,用共存的方式解决问题。当街友具备社区角色可以回馈时,就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价值。」梦想城乡活动企画谢宜洁与陈亮君表示。
友善台北, 陪伴街友的温柔力量(台北画刊109年2月)经过培训後,街友辉哥如今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导览员。(图/梦想城乡) 

比如透过绘画、拼贴⋯⋯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敲开街友心防,让他们说出人生故事,面对外界可以展现自己的价值,内心也能更安定平静。「手作木工」则强调人际合作,与夥伴一同完成作品,更可和其他社群连结,像是帮忙全球在地行动公益协会(Glocal Action)制作课桌椅,送往泰缅边境。

至於「导览」,则是培训经济弱势者成为导览员,揉合景点与街友生命经验,带领游客看见不一样的万华,「我们在他们身上找到跟这个社区连结的故事,完全不需要背稿。」谢宜洁说。
友善台北, 陪伴街友的温柔力量(台北画刊109年2月)透过木工体验加强街友的人际连结,作品同时还能做公益。(图/梦想城乡)

像是67岁的乐乐姐,本身是单亲妈妈,因车祸後无法工作,亲子关系紧绷,後来还有忧郁症。一开始请她分享故事,她常自我否定,但其实以前她在市场工作,讲起店家生态活泼有趣,信手拈来就是一段万华生意史。

後来梦想城乡和当地的青年旅馆「大可居」合作市场导览活动,就请乐乐姐带游客去市场采买、听故事,再回到旅馆烹煮,量身订做的导览路线,让乐乐姐重拾自信。陈亮君表示,「透过分享故事,乐乐姐开始看到自己的好,现在她变得更加勇敢,有种拿回自主权的感觉。」

然而培训导览员并不容易,团队几乎要花上一年时间,才能让这些弱势者练习与人沟通、不害怕被批评与提问,5年来共培训10位导览员,目前有4位提供导览服务,每次3小时的导览活动,至今已累积千人参与。
友善台北, 陪伴街友的温柔力量(台北画刊109年2月)梦想城乡企画谢宜洁(左)与陈亮君(右)参与许多协助街友新生的活动,同时也跟他们建立如同朋友的关系。

透过生动解说,参加的民众大都对街友印象翻转,就连万华在地的店家老板也对街友改观,「有位老板告诉我们,以前只要看到街友他就会绕过,也无法理解他们为何不工作?现在知道他们其实很愿意跟我们一起努力。其实当人们真的理解以後,恐惧也会消除。」陈亮君说。

「一个人要被支撑起来不是只有经济状态,他需要有朋友、有盼望,觉得自己有能力才行。」谢宜洁说。她也观察到政府除了关注街友的工作、居住等外在条件,也积极帮助游民重建人际关系,加强心理建设,跳脱以往必须有实际住所才算脱游的认知,并反应在「脱游指标」定义的改变上,「这都是跟过去很不一样的事。」
友善台北, 陪伴街友的温柔力量(台北画刊109年2月)每位街友都身怀不同知识与专长,梦想城乡团队透过沟通、策展,将街友与万华在地的故事分享给大众。

街友的际遇,不仅是个体的生命问题,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重视弱势族群的指标之一。今日的台北正以多元开放的姿态,接纳各个阶层的民众,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找到珍贵的生存价值。


文ー陈怡如
摄影ー庄智渊
图ー梦想城乡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