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5年3月第578期— [公民总主笔] 空地耕作+屋顶绿化/推动台北迈向田园城市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6-03-15

3252

田园城市(Garden City)是发源於19世纪英国的一项运动,它不是传统的绿化,而是空地耕作,重点在「耕作」,让城市居民化身城市农夫,共同改造都市的「体质」。
 
日本、韩国也一直在推动田园城市概念。日本的里山倡议,田园城市可以利用都会的公园绿地、校园及闲置空间,以生态农耕的方式,共同打造生物多样性的城市。韩国首尔的案例,则是建构起能让市民共同参与的都市农业支援网路,主责单位为「都市农业科」,另设置「都市农业市民委员会」,将民间建议提供给「都市农业科」,其25个行政区皆设置衔接此议题的在地单位。
 
田园城市也成为台北市市长柯文哲的新政之一。台北市去年约有4,000万元的经费用於田园城市,分别分配给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大地工程处、产业发展局、教育局、民政局及公训处,其中以教育局的2,583万元为最多,一年当中有230所学校参与小田园计画。
 
C2-2.jpg
▲田园城市是柯P新政的重点项目之一,希望打造绿色健康的台北。(潘俊霖摄)
 
从量的指标看来,成效不错,但是实际访谈结果发现,大多数国小采买的是非永续的资材,并且流於单次性体验种菜,多是买大公司的种子或菜苗、肥料,单一种植,并非扎根於食农教育。
 
P8换图(高赞贤摄).jpg
▲林邦文认为,田园城市不只是种菜与绿化,更重要的是永续的食农行动。(高赞贤摄)
 
目前台北市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国小,都是过去几年学校内部本身有兴趣与能力,因为搭上市府这股田园城市的风潮,继续推动。至於市府周边的6区田园基地建置,还是以传统的公园工程建设为框架思考,并没有带入食农、永续的生态层面。
 
田园城市的概念,在柯市长列入新政之前,民间早已经开始推动。由一群关心都市农耕的市民所组成的台北市食农行动(Sustainable Agri-food Actions),从2010年就开始累积经验,他们以朴门永续概念来创造都市有机资源在地循环,在博仲法律事务所的绿屋顶,提供生物栖息,减缓都市热岛效应,一年平均减少电费2万2,490元,雨水回收量高达43公吨。
 
另外,在屋顶种菜的信义国中,主要是由信义社区大学培育及观察记录当令蔬果生长情况,以成人教育的学习型组织做为触媒,提供课程。万芳医院8楼约600坪的阳台,以园艺治疗(Healing Garden)的方式,让病人透过五感耕种体验,迎向更健康的人生。文山区成功国小、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小玩伴食农教育推广团队则连结资源,打破空间的限制,协力在校园内种植水稻,推动学童的食农教育。
 
田园城市并不是只有种菜、种树,绿美化而已,它可以是永续的食农行动,让环境议题从日常生活改变。今年台北市运用在田园城市推广实施计画的年度经费约7,000万元,在实施之前,建议应该让参与的市民团体回顾检讨第一年的执行经验,如此将可以拥有多一些的市民角度与思维,让我们的城市多一些美的改变。
 
C2-4.jpg
▲万芳医院8楼的万芳农园,以园艺治疗的概念帮助慢性病患者康复。(图∕台北市立万芳医院提供,林佳安摄)
 
(作者为台湾公民参与协会副理事长,目前为FM93.1台北广播电台周三晚间6点到7点「公民总主笔」节目主持人)

 
文╱林邦文
摄影╱高赞贤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