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6-10-03
1785
位在台北市保安街的大稻埕慈聖宮,也叫大稻埕媽祖廟,供奉台灣最主要的民間守護神媽祖,一百多年來是當地福建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和霞海城隍廟、台北法主公廟並稱為大稻埕三大廟宇。臺灣文史專家莊永明說明建廟的淵源:「當年所謂的郊(所謂的同業公會),他們到海峽兩岸或到中南半島,一直北上到日本這樣的貿易圈去打拼,他們需要航海女神的幫助,所以就設了媽祖廟。」
慈聖宮的媽祖神像最早供奉在艋岬,1853年發生於萬華的分類械鬥事件,讓慈聖宮跟著同安人一起遷徙到大稻埕,重建於現在西寧北路和民生西路口,「當年形成的大稻埕的第一條街迪化街,其實我們可能很多人都不曉得,以前它在現在的民生西路跟迪化街口,以前就有一個媽祖廟,就是現在的慈聖宮,慈聖宮是在1900年左右日本為了都市計畫把它拆建到這裡的。」當地同安人就集資把媽祖移到現址,並利用原來的樑柱和石材重建寺廟,1914年完工。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慈聖宮就是當時保留下來的原貌。這座中國傳統廟宇建築前後各有六進兩殿,石雕、雕刻、剪黏都非常細緻華美。如今慈聖宮依然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祈求媽祖保佑居安平安,事事順利。
(人聲雜沓摩托車聲)
(較年輕男聲)「老闆,一碗滷肉飯……還有排骨湯喔」
(年長些男聲)「好先坐,馬上來」
而廟前廣場的古早味小吃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滷肉飯、排骨湯、四神湯、鹹粥都是在地人才知道的正港台式美食,更令人難忘的是在大榕樹下吃飯的感覺,親切又家常,你一定要來體驗喔。
慈聖宮的媽祖神像最早供奉在艋岬,1853年發生於萬華的分類械鬥事件,讓慈聖宮跟著同安人一起遷徙到大稻埕,重建於現在西寧北路和民生西路口,「當年形成的大稻埕的第一條街迪化街,其實我們可能很多人都不曉得,以前它在現在的民生西路跟迪化街口,以前就有一個媽祖廟,就是現在的慈聖宮,慈聖宮是在1900年左右日本為了都市計畫把它拆建到這裡的。」當地同安人就集資把媽祖移到現址,並利用原來的樑柱和石材重建寺廟,1914年完工。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慈聖宮就是當時保留下來的原貌。這座中國傳統廟宇建築前後各有六進兩殿,石雕、雕刻、剪黏都非常細緻華美。如今慈聖宮依然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祈求媽祖保佑居安平安,事事順利。
(人聲雜沓摩托車聲)
(較年輕男聲)「老闆,一碗滷肉飯……還有排骨湯喔」
(年長些男聲)「好先坐,馬上來」
而廟前廣場的古早味小吃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滷肉飯、排骨湯、四神湯、鹹粥都是在地人才知道的正港台式美食,更令人難忘的是在大榕樹下吃飯的感覺,親切又家常,你一定要來體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