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0月第561期—服務‧醫療 臺北無微不至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1683

台北畫刊561期—服務‧醫療 臺北無微不至
▲(許斌攝)

社會局  為視障者到宅送證及聯合評估
〈禮運大同篇〉提到:「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讓不同年紀、不同生活狀況的人都受到良好照顧的理想大同世界,臺北市政府也朝著這樣的大同世界努力,適時提供協助給需要的人,讓弱勢族群也能過得幸福快樂。

你有嘗試閉起眼睛在家中走動過嗎?是不是走沒幾步就會害怕撞到家具而不禁睜開眼?看不見的世界讓原本熟悉的家變得陌生,連自己需要的物品不再垂手可得,從房門口到客廳的距離也變得好長好長,中途致殘的視障者處境就是這樣。

就讀研究所的洪小姐從高中時期開始視力急遽退化,原以為只是書念得太多而近視,沒想到併發黃斑部病變,導致視線變得非常模糊,日常生活因此變得困難重重,字要放大到跟一個五十元硬幣差不多大小才看得清楚,插電器插頭時也要靠得很近才看得見插座孔洞。

像洪小姐這樣的視障者多是因老化、疾病或是意外事故等導致視覺退化甚至失明,嚴重影響原本的生活。

為了幫助視障者重拾正常生活與笑容,並考慮到中途致殘視障者出門不便,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自民國102年11月起推出到宅親送身障證明及視障聯合評估的貼心服務,為視障者打造專屬服務計畫。

由於每位視障者的狀況不同,需要接受的服務資源也會不一樣,像是洪小姐需要著重學習視覺輔具的使用,好讓她閱讀書籍,汲取知識;高齡者就會比較注重定向訓練,以便他們能安全地移動,自理生活。

洪小姐接受協助之後,學會使用電腦內建的放大功能或是擴視機閱讀資料,並使用望遠鏡等生活輔具來提升交通能力。現在洪小姐已經可以自己出門搭公車,獨立自主完成許多事情,生活變得輕鬆,心情也開朗了起來。

台北畫刊561期—服務‧醫療 臺北無微不至
▲社會局為洪小姐安排視覺輔具使用學習課程,透過電腦放大文字,幫助她順利閱讀。(圖/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提供)

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髖關節骨折病人術後復健治療
年近九十歲的黃奶奶是位比丘尼,誦經完畢後站起來突然雙腳無力,跌倒讓她痛得站不起來,就醫診斷後才知道原來是髖關節骨折。

通常髖關節骨折病人會感到劇烈疼痛,無法行走,大部分病人需要手術治療才能復原。此外,長期臥床休息會讓手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退化,手術後還需要接受一連串的復健幫助恢復肌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為了省去病人手術後往返醫院進行復健的不便,除了健保給付的住院期外,額外延長住院時間兩週,讓病人可以住院接受術後相關的復健活動;設籍於臺北市的病人在離院後,還可補助六次居家復健治療,物理治療師親自到府協助復健,讓病人在家也能延續復健效果。

個案管理師黃冠樺說,復健治療分為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前者訓練行走、踏階等全身動作,常需要機械器具輔助;後者則訓練手部做出較為精細的動作,像是撥動彩色珠子、拿起積木等,手部肌肉有力量才能順利使用助行器。

下樓梯時不小心滑倒的葉婆婆也是髖關節骨折病人,她復健時使用懸吊系統,讓她可以平躺著復健,大腿懸於吊帶緩緩上升、下降,可訓練大腿肌力,對膝關節也有幫助;另外還有滑步機、爬樓梯等不同的復健訓練,能促進整體動作的協調與肌力。葉婆婆的家人說,能夠住院復健真的給他們很多方便,省去舟車勞頓,也讓葉婆婆能按時接受復健療程。她原本無法站著,都要別人抱下床,現在已經可以自己撐著站起來了。

社會局及聯合醫院推出的這兩項服務無微不至,讓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獲得真正的協助,也替他們的親人分憂解勞,造福許多家庭。

台北畫刊561期—服務‧醫療 臺北無微不至
▲物理治療師協助葉婆婆練習正確不傷關節的爬樓梯方式。


文/劉子立
攝影/郭鳳孝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